经济下滑无忧 内生动力可喜

2010年08月06日 0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日前统计数据显示虽然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低于前面两个季度,但大部分指数降度都有所收窄,5、6月份PMI数据显示的经济下行态势已经逐渐放缓,并有逐渐趋稳的态势。就业指数上升和生活消费品库存指数下降,显示经济内升动力逐步增强,也支持经济下滑态势的趋稳。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去库存化的风险减小。结构调整的效果在新订单中显示比较明显。我们认为,大多数指标下滑幅度明显收窄,传递经济增长下滑态势有趋稳的信号。宏观政策不会有大的方向性改变,利率上升的压力不大。

  主要指标降速放缓

  生产指数下降显示三季度经济增长继续放缓。7月生产指数52.7%下降3.1%,下降幅度较大。不过生产指数是滞后指标,实际上是对前期领先指标的印证。生产指数下降是与前期PMI放缓的数据和库存指数等领先指标发出的信号是一致的。PMI数据5月和6月连续两个月下滑,已经预期未来三个月生产活动放缓。同时6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5%,库存增加生产减少是必然的结果。所以生产指数下降是符合预期的。PMI连续两个月较大幅度下降的累积效应是生产指数降幅较大的原因。第三季度的第一个月生产活动放缓,显示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将像预期那样有所放缓。但是我们认为放缓态势趋稳。

  7月PMI继续下滑但下降态势趋稳。PMI综合指数51.2%较上月下降0.9%,连续三个月下降。但是与前两个月1.8%的下降幅度比较,下降幅度已明显放缓。而且指数仍然在50%的临界点以上运行,PMI指数调整开始趋稳,经济增长下行态势也应该随之趋稳,经济大幅下滑大大弱化。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去库存化风险减小。7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9.9%,比上月回落1.4%。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显示未来去库存化和投资增长下降的风险随之减小。从产品分类来看,原材料和能源,生活消费品类低于50%,分别为49.7%和48.2%,说明库存指数下降主要由原材料和能源以及生活消费品类库存下降影响。原材料与能源库存下降说明动力需求上升,是经济活动活跃的表现。生活消费品库存下降,说明消费需求旺盛一般消费品过剩形势有所改善,政策对消费支持效果显现。产成品库存指数的变化减少了未来大规模去库存化导致投资大幅下降的担心,进一步弱化了经济增长下行的风险。

  内外需降幅收窄

  反映内需和外需变化的订单指数显示内外需的下降幅度都有所收窄。

  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缩小内部需求下降态势趋稳。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降幅较上月缩小1.5个百分点,消化态势明显放缓,显示内部需求也逐渐趋向稳定。20个行业分类指数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指数低于50%。这些属于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行业,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这些行业的订单指数下降较大,应该与产能过剩以及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的调整有关。不过综合指数窄幅下降,显示内部需求下降正在较快地趋稳,并没有进一步恶化。

  出口订单指数略微回落外需市场恢复弱于上半年。7月新出口订单51.2%,比上月窄幅回落0.5%。受去年年底开始的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还有贸易多元化,与新兴市场逐渐贸易的扩大,都推动上半年出口订单指数较大幅度上涨。但是因为恢复基础并不稳定,全球主要是短期订单。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恢复态势不稳定的影响,外部需求较上半年有所放缓,出口订单出现下滑。不过7月份的下滑幅度较6月份的2.1%明显缩小。虽然全球充满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的高失业率可能较长时间拖累经济增长的恢复,外需市场的恢复态势也呈现逐渐稳定的态势。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加

  最值得乐观的是部分指标显示了经济平稳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增长。

  就业指数上升显示企业处于扩张状态。7月就业指数上升1.6%,是PMI分类指数中唯一上升的指数。就业指数上升表明企业劳动力需求旺盛,显示前期各地工资上涨完全符合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也说明第一次收入分配机制存在改革空间。就业指数上升也显示经济仍然处于扩张状态,与PMI数据仍然在50%临界线以上运行传递的信号一致。

  就业指数是衡量经济增长有效性非常重要的指标。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比较,我们的经济增长都高于周边国家。但我们新增就业增长大约是1%,低于其他三国的分别2%、1.8%和1.8%的增长。不能创造相匹配的就业机会的高增长属于低效率增长。就业指数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逆向上升,是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企业活动活跃和内生活力增加的一个重要表现。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