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疯涨的“七寸”在哪里

2010年07月28日 09:26   来源:中国网   邓海建

  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7月27日 《新京报》)

  网友说得好,“神州无处不飞花,圈上栅栏成我家。想看两眼掏五十,要转一圈二百八。”此前,媒体报道有人士称大陆景点门票偏高,于是国家发改委7月16日回应称,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门票价格相互攀比过快上涨,将加大查处违规涨价越权定价等行为。盼望着盼望着,“方案”来了——但纵观这份“方案”,似乎离公众预期的“遏止门票疯涨”仍有很大的距离。

  最靠谱的说法,应该属于“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但问题是,“提前半年公布”和“遏止门票疯涨”之间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关联。犹记得今年7月19日,山西平遥举行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票价由100元调整到125元,参加听证的25名代表有24人赞同调整方案。听证会都能开得如此“皆大欢喜”,别说提前半年、即便提前一年,恐怕也挡不住门票涨价的坚韧之心。

  资料显示,仅今年,国内多个景区陆续提高了门票价格:如云南石林门票从140元调整为175元;湖北黄鹤楼门票由50元涨至80元;青岛崂山景区涨价30%左右;云南民族村门票价格由70元上调至100元;山东三孔景区联票由150元涨至185元……骂也好、闹也罢,谁也挡不住涨价的步伐。回头看看,发改委的说法其实很“客气”——遏制门票价格相互攀比过快上涨。请注意:遏止的是过快上涨,而不是开水煮青蛙式上涨;遏止的是批发式集体上涨,而不是一家接一家的零售式上涨。

  经过房地产业宏调的深刻洗礼,景区自然也聪明得很,知道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更能体味出调控信号的虚实真假。事实上,这样一份“遏止”的表态,也算是给景区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妙的是,公众还能沉浸于假想式的狂欢。从这个逻辑上看,以为“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就类似于扼住了门票疯涨的“七寸”,也就情有可原了。

  景区门票疯涨的“七寸”在哪里?这个问题貌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进展缓慢、而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又步履维艰,国有资源垄断化经营自然就会滋生出“高价”的通病——如果景区不幸再成为地方财政的摇钱树,又或者成为安置人员的寻租营,票价不高反而说不过去了。

  票价涨到眼下的地步,已经不是遏止过快上涨的问题,而应该正本清源刮骨疗伤,让票价与我们的GDP对应起来,与CPI契合起来,更要与我们的幸福感或尊严感对等起来。不能继续让票价在市场问题上厮混,还原其国民属性,也许一切的讨论才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