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青岛市召开崂山风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就价格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公开听证。根据公布的调价方案,崂山风景区流清—仰 口游览区票价由目前旺季每人70 元、淡季每人50 元,拟调整为90元和65元,上涨 28.6%;北九水游览区由目前旺季每人50 元、淡季每人30元,拟调整为65元和40元,上涨 30%。巨峰游览区和华楼游览区的现行票价,此次不作调整。(6月23日 《大众日报》)
近期,全国各地景区的涨价热潮可谓是此起彼伏,前不久曲阜“三孔”价格调整成为景区新一轮涨价风潮前奏。并且他们几乎都打着“保护资源、加强管理、完善功能”等旗号。对于此次崂山门票价格调整,青岛市物价局也列出了四大理由:为加强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实现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强化景区管理,确保旅游安全;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综合功能;符合优质优价政策要求。
据了解,2007 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景区同一门票价格上调周期不得低于3年。国家规定三年可调整价格,不是说三年一涨,此次崂山景区涨价难免有“跟风”之嫌。
其实,旅游景点门票涨价并不是上策,如果涨得太离谱,还会遭到旅行社以及游客的抵制。“唯涨价”也并不能换来效益。一些游客反映,如果涨价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会选择其他的景区,这样一来,游人减少,涨价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提高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看上去是即时取得收益的途径。但从整体与长远来看,无疑是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的掠夺性、毁灭性的开发思路,是图急功近利管理取向的突出表现。
面对此番景区门票价格竞相跟风上涨的热潮,究其原因大多数景区还在走“门票经济”的老路。目前,这种单纯依靠卖门票来筹措保护资金和发展旅游的方式,已无法承载景区发展的重任。景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模式,在如何加大旅客停留时间,拉长旅游产业链上多做文章。我们不妨看看杭州西湖景区的经验,舍小门票换来大收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名扬中外,景致令人陶醉,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叹羡。自2002年西湖实行免费开放,年减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旅游创汇年均增16.8%。西湖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带动西湖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
风景区旅游总收入的提高,绝不仅仅是事关当地经济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多考虑如何让广大民众以较低的出游成本享受到高质量的景区服务,恐怕比单纯计算旅游收入重要得多。因此,风景名胜区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应该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公益职能。从长远来看,景区不但不应该涨价,相反应降低门票价格,让利于民,还景于民,把景区变成吸引游客的根源,通过差异化的细微服务赢得市场份额,景区经营的前景才会更长远。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