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74亿元的京杭甬大运河疏浚工程,历经15年建设,至今仍是一个不能通航的烂尾工程,工程预算却比当初上马时多投入40多亿,是一个典型的“儿子大过老子”的钓鱼工程。(6月17日 《南方周末》)
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富了,大多数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但当官的确实腰包鼓了起来。一个贪官只要抓住一个工程,就会赚个钵满盆满。京杭甬大运河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紧盯所谓的“重点工程”,强化管理、强化责任,强化问责,坚决杜绝“重点工程”成为耗用国家资金的“无底洞”。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以“重点工程”为名,推动一些建设有难度、关切民生、顺应民意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本无可非议。然而,有些地方领导为了一己私利,打着“重点工程”的旗号,将其中应该公开招投标的项目,操控在自己人的手中“把弄”,把一些应该由纪委、监察局等部门,实施跟踪问效的事项,全部抛开不管,任由工程建设方和施工方从中谋划,不停地调整布局,不断地调高预算,坑害国家和人民。某地建设一个基地,动迁时己按照可能增加的物价因素,建设资金预算概略为1300万元。由于建设方是地方常委单位,施工方由建设方通过变通的方式选中,假模假样地进行所谓的公开投标,失去了一定的监管。结果,这一基地建设,不停地调整建设方案,不停地更改设施布局,也就不停地增加财政投资预算,原来1300 万元的工程,一年多完工后的总投资涨到了2600万元,整整是当初预算的一倍。此案例与今天的《南方周末》所报道的“京杭甬大运河疏浚工程”真是异曲同工。
重点工程屡屡突破预算是在慷谁之慨?是慷人民的慨!是慷国家的慨!而肥的只是少数几个把握工程建设指挥大权的“官儿”们。这样的案例,历朝历代都有,可谓是顽疾,很难一蹴而就来根治,但也不能放之任之,还是要采取一定的办法,加以控制,力争工程建起来,国家不吃亏,人员不倒下。
首先是强化工程先期概算和预算的管理。工程,只要是国家、集体出资的工程,一定要安排多家概算、预算单位,进行工程先期投入的科学核算,然后进行科学比对,取其基本靠实的预算,作为工程招投标依据。严格招投标规则的运用,严禁串标,相互议标等违规违纪现象,要加强对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管和控制,防止人为操控招投标结果。
其次是强化工程方案修改的管理。建设方在全程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提出这样和哪样的工程布局修改、方案转换,都得从头进行论证和重新概算和预算,严禁通过一个报告向上申请,然后领导一个批示即作为方案调整依据,这样的方案调整最容易产生腐败,也最容易产生蛀虫。
再就是完善工程造价的复核、审计和问责制度。纳入“重点工程”的项目,更要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有一项“重点工程”所使用的墙块,是市场正常价格的二倍;工程结束是审计也好,复核也好,就是没有审计和复核出来,是核不出来吗?大家都生活在社会上,对市场行情一点都不了解?不是的,是不想多事,不想担责,也就让人混水摸鱼算了。还有一项“重点工程”中,需要建设一个鱼池,本该是直接用土做底,对放草养鱼也有利。建设方的领导,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用砂石和水泥浇灌起来,最终每平方米造价接近200元。而同期该地市场最豪华的进口大理石,每平方米还不到150元,这样的工程造价最终还是过了复核和审计关,整个工程成了一笔谁也理不清的糊涂帐。肥的是那些管理工程的硕鼠,倒霉的是地方财政,动摇的是共产党的基础。
一叶知秋。从这个小工程可以看出大问题。强化工程决算时的复核、审计和问责工作,一定要真刀真枪地进行,最怕存在“老好人”主义,决算时的严一严,就能将工程建设中的水分挤掉;决算时的松一松,大量的财政资金就会落入硕鼠口袋,国家就会蒙受重大损失。
当然,要想杜绝工程贪污腐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大打击力度,将工程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纳入到有效的管控之中,管控的人不赋予工程建设实权,有工程建设管理实权的人,对工程原来方案无调整权,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对负有纪检、监察和问责的部门负责人,专门安排他们经常深入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跟踪问效,如果最终工程出现贪污受贿问题,连同这些人一并追究。确保问责问到底,问出成效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