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损失政府埋单,到底是谁之过

2010年06月18日 07:48   来源:红网   李少葵

  兰州市跨黄河大桥闲置13年后于近日被完全拆除,这一建一拆大约要花费2亿多元的政府资金。由于承建商与施工方矛盾导致这座大桥从未完工和验收,而且桥梁无人管理导致事故频发。(《东方网》6月17日)

  一建一拆的兰州跨黄河大桥,花费了两亿多元的政府资金。两亿多元纳税人的钱,就在这十三年之间的一番折腾之后,随着那滔滔的黄河之水付诸东流。

  两亿元,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是几十年的全县财政收入之和。而就是这样一个半拉子桥,建建拆拆眨眼间就没了。兰州在西部城市里,是真的钱多得没处花?一个上亿元的工程,应该是政府多个部门都会参与其建设中的监管,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建建停停、隐患重重的“烂尾桥”,为什么能在黄河上矗立十三年之久?我们政府的监管哪里去了?

  十三年,就是兰州的主要领导都换了几届,新官不揽旧官事,更何况还是个“烫手的山芋”。烂摊子越拖越久,一座建了十三年的桥,它最终的命运无非就是拆除。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平时常提的问责机制是该问责的时候了,难道这还是天灾酿成的?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华林分析指出,几乎所有的“烂尾工程”在建设之初都是豪言壮语,但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资金问题常常不能兑现,甚至入不敷出,追加投资。因此,政府审批部门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和风险预测。十三年前兰州中立桥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中立集团员工往返黄河两岸,因此设计为非标准的小汽车专用桥梁。为企业一己之用,投巨资建造横跨黄河的桥梁,是否值得?如今又要花巨资拆除,这笔费用到底该谁掏?“烂尾工程”之所以被“烂掉”,主要还是政府监管滞后所致。

  我们政府也常提要维护其施政的公信力。每一重点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从起初的项目论证、申报,到后期的建设、使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城市规划、建设审批程序,只要每个环节真的都做好了,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奇迹;假如每个环节都没做好,那就是不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奇迹。

  钱浪费了,还可以想办法赚回来;公信力没了,就是百倍的努力也难以挽救。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