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四大皆空的少林寺为何成熙熙攘攘的市场

2009年11月14日 08:30   来源:红网   王美玲
    近日,网上各大论坛开始流传所谓少林寺官网贴出的方丈释永信“悔过书”。据悉,这是黑客攻击了网站,并篡改了主页所致。网站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周内第二次被“黑”,已向公安机关报案。(11月12日《东方网》)

    时下,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少林寺广开‘分店’……正此风头正劲的时刻,却被人浇了盆冷水。这次,受伤害的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黑客攻击了少林寺官方网站,并在主页上贴出了一张“本寺特此公示释永信大和尚悔过书”,黑客以大方丈的口吻对近年来少林寺的过度商业化进行了深刻的“忏悔”。

    包括少林寺在内一些传统文化的商业开发一直饱受批评,如今的少林寺,早已不是历史上的深山古刹,传统的家底早被拿出来“叫卖”。就是少林寺这个仅存的名号,也被最大限度地公司化了。佛门圣地被卷入市场逻辑,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头牌”。看着一个又一个挺有钱的和尚,有人揶揄道:少林寺被整体还俗了。

    出家人讲求四大皆空,讲求修行,少林寺一系列的商业行为看似有违修行之本。但我个人觉得,少林寺文化终归是要发扬光大的,有些文化,比如武功必须要走商业化道路。但少林寺所代表的禅宗文化不必商业化,禅宗需要静心修炼,而产业化是热热闹闹,心浮气躁的事,所以要把开发和传承分别开来,以开发促进传承。

    具体对于永信大和尚来讲,我倒觉得应该以另一种态度来看。在永信大师之前,少林寺就因为其名气,已经逐渐的变得商业化起来,但是商业得没有章法,比较混乱。永信法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把它管理起来,让一切与少林寺有关的社会活动能够在僧人的掌控之中。

    这些努力我们不能否认它促进了少林寺的发展。但是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应该着眼于把少林寺几千年传承的文化发扬光大。所以我认为,虽然一些过度商业化的做法让人担心,但只要和尚不忘本。在把“少林寺”这个品牌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在佛学的研究和发展上有所贡献,并大力帮助当地发展经济,竭力资助弱势群体。那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但如果只是想借少林寺这块牌子捞些钱,给地方政府赚点GDP,尽是做些与佛学不搭边的事,致使少林寺在浮华中堕落。那永信大和尚真的就罪过无边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