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行业IPO暂停”的消息,被证实是不实报道;5月份CPI数据疑似提前泄密;农行上市遭遇各类传闻纷扰。这些足以影响市场的重大非确定性信息,缘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笔者认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市场对这些信息太敏感。由于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所需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就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损害正当的交易,使市场的正常功能丧失。
问题摆在面前,关键是如何解决,也就是如何管理这些影响市场的重大非确定性信息。笔者认为,这需要各方从源头上把好信息关,别让一些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以每个月的经济数据为例,应该说,这些数据在公布之前都是需要严格保密的。但是,我们看到,经济数据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布前夕被疑似提前泄密。11日公布的5月份CPI同比涨3.1%,这与此前一天有媒体援引一位政府官员所说的数据一致。
如果只发生一次,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只是巧合,但这种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当然,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说还是非常重视。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言,国家统计局非常谴责这种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并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
但是,难道仅仅谴责就可以吗?这有待商榷。
同时,我们注意到,这次数据疑似提前泄露,媒体援引的是一政府官员所说的话。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应该知道提前泄露数据的严重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那么为何还提前透露出去呢?
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不能光靠谴责了事,而应该有更多的举措出来,不光要严惩泄密者,也要严惩传播者。同时,相关部门在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严堵漏洞。
除了提前透露数据,市场上还有一些传闻同样应该引起关注。
一则关于“可再生能有行业IPO暂停”的传闻,又引起市场各方人士的关注。虽然证监会站出来辟谣,称报道失实。但这样的传闻也已是多次出现,如前段日子有传言称IPO发行暂停,以及再早些时候的印花税调整传闻,都足以引起市场恐慌。
这种传闻,更多时候应该是别有用心者散播的谣言。记得此前有一资深评论人士曾跟笔者提过,类似印花税调整的传言,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很有可能是做空方为达到赚钱目的而散布出来的。在没有期指交易前,这一消息的市场杀伤力并不大,但在期指交易推出后,这类消息就很可能成为空头博取收益的武器了。
这足以说明散布者的居心所在。因此,对于散布谣言的行为,除了要严惩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来辟谣,做好与各方的沟通,不断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不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这一点,笔者认为证监会就做得比较好,对于市场上的传言,他们都会及时辟谣。
而在这方面,媒体也要扮演好信息传播者的角色,特别是网络媒体,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而且传播的速度会更快、影响会更大、范围会更广。因此,媒体一定要做好“守门人”的角色,从源头上制止这种会影响市场的重大非确定性信息的传播。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