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鞋子扔不倒任志强

2010年05月09日 14:14   来源:荆楚网   吴芳敏

  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7日下午在大连参加某地产论坛的时候遭遇了“鞋袭”。一位男子在台下向其扔出了两只鞋。随后任志强依然完成了自己的发言。任志强对记者表示,扔鞋人并不是所谓的“房奴”,而是连首付都付不起的人。(5月8日《新京报》)

  任志强在大连遭遇“抛鞋门事件”,一名叫“辣姜”的网友在现场第一时间以手机彩信微博的方式,现场报道了这件事,接着就引来了网友们对“抛鞋门事件”延至对任志强铺天盖地的评论。网友们的评论不一,但对任志强不满者高达百分之九十。

  看第一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任志强和嘉宾激动地争论,火药味十足,但他说的都是实话,为什么就特别讨人厌了?戳了人的痛处恐怕是主因吧。大家狠踩任志强,都是因为他的观点极端,而且气焰嚣张,主旨是为房价疯涨辩护。

  国家一直加强调控,地方政府一直在说为老百姓建房,专家一直在争论楼市涨跌,媒体一直在宣传平均房价数据,开发商一直在喊房价上涨,而“房奴”们一直怨气不断。

  可大家是否想过或者想到没有说出来,涨房价的本质是源于我们的土地制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声音一直没变,可见政府方面始终没有想降房价,只是用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已。

  大家又是否想过,谁也不想承担高房价引起民怨的道义责任,而任志强与政府不同的是他是站在房地产商的立场。追求利益是商人的本性,商人的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做道德楷模,所以任志强的言行不值得大惊小怪。政府是市场监管者,其存在的意义就是约制商人的不当追求,所以,就算是任志强错了,责任仍在政府方面。如此说来,扔鞋子有意义吗?

  另外,任志强“房子是买给有钱人的”的说法意思是房产商开发建设的商品房是有其目标群体的。房产商买地卖房赢利,土地所有者同样得利。现在的问题是,土地得利的钱没有用之于民如开发平民用房,使得老百姓没有平价房买,不得不去买房产商的房子,从而使老百姓觉得房价贵。

  鞋子是扔不倒任志强的,相反,他“政府给穷人造房”的观点值得借鉴。解决问题的本质是政府如何从更大的格局上重新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而满足更多老百姓的需求。

  北京房协副秘书长陈志则力挺任志强。他认为,社会应该允许任志强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而且他发表的观点一般有理有据,有深度和角度,最近几年认可度在明显提高。

  笔者同意陈先生的看法,大众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去表达。所以把鞋子穿在合适的脚上或放在合适的地方,别乱扔了。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