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生猛与民众的福利

2010年04月19日 09:13   来源:荆楚网   侯金亮

  前不久,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许子东这样解释国企:国企中的“国”具有公共性质,而“企”具有私利性质,这本身就是矛盾。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话似乎可以作注解,“总是有一股势力,国企穷的时候骂人,说我们把国企搞亏了,现在国企赢利了,他们也骂,说这是垄断。”这不,央企再次遭遇惯性批判。

  近日,国资委发布数据,1-3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308.7亿元,同比增利1114.7亿元,同比增幅为93%。这一利好消息非但未受好评,反而招致骂声。这赚也不行,赔也不是的央企舆论困境,背后到底汇集了多少纠结?

  有必要先做一个区分,国企分为竞争性与垄断性两种。屡受公众诟病的是垄断性国企,共和国长子央企一般属于此类。一直以来,与民争利,国进民退,垄断,不公平,不透明,效率低……这些央企存在的问题是公众质疑的原因。央企拥有极高的政治与经济地位,但往往大而不强,违背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甚至闯入在竞争性行业横冲直撞,凭借其优势地位强势收编。例如,亏损的山钢强行并购盈利的民企日钢。

  央企拥有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使其在各方面都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中央拿出4万亿“保八”。相关数据显示,这4万亿所投资的近九成的项目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央企成为大规模投资的最为主要受益者。在信贷方面,2009年,仅国家开发银行去年就向115家中央企业发放本外币贷款2613亿元,比2008年增长47.8%。在股市融资方面也占尽优势,2009年央企以及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共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732亿元。这一融资规模与2008年的848亿元相比,足足翻了一倍,增幅高达104.24%。央企融资之巨可见一斑。

  这就给公众造成一种印象,央企的巨额利润源于其特殊的地位,而不是其经营能力。这种不平等造就了公众眼中的不公平。有学者拿出证据说,占有社会资源60%以上的国有单位,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0%,吸纳的劳动力不到20%。而占有资源不到40%的非国有经济,其创造的GDP增长近70%,吸纳的劳动力更是在80%以上。近年来,央企疯狂扩张到牛奶,房地产等领域。相关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民企对于“后娘养的”的感受加深。

  某种意义上,央企扩张的大行其道,是对公众福利的侵占甚至是吞噬。油价上涨,涨多少,啥时候涨一般都是垄断企业自己说了算。涨价说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国际油价大跌的时候,就绝口不提了。我国的油价与通信费等远高于发达国家,这都垄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一段时间,凡是有央企“地王”诞生,周边房价绝对跟着疯长。另外,财大气粗的央企员工的福利待遇甚至普通企业的10倍,扫地工都能月赚6000,安个吊灯都不惜花掉上百万……这种差距巨大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不公平感。

  央企对于经济与就业的贡献还不如民营经济,却享受着种种特殊待遇,只是源于其出身好,是嫡长子,血统纯正。好比一个人一样,只因出身在王公贵族,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央企在关键部门关键领域拥有控制力和影响力是经济体制的使然。但是,这种在国内凭借特殊条件耍“少爷脾气”,不学无术,挤压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蚕食了民众的福利。央企的巨额利润还不是从普通民众身上赚来的?这就形成一种悖论:央企名义上为全民所有,理应为民众服务,可是民众赚不到什么好处,反而遭受他们的蚕食,这也是问题的关键。试想,若央企能在海外开疆拓土,真正的做大做强,收获巨额利润,届时,还会陷入赚也不行,赔也不是的窘境吗?

  若央企的生猛是以民众福利为代价,此种威猛不要也罢。公众期待的是,那些央企能够在国内的关键领域关键部门发挥支柱作用,而非什么地方都想插一脚,惟利是图。央企的各种行为应该受到规范和制约,公众的监督权与知情权应该得到充分保障。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