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一个多么熟悉的词,它曾是刻在我们心头的一道奋力追赶的标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多少省市百舸争流,千帆竞渡,造桥修路建高楼,抢着垒工业文明的一砖一瓦,在这一场无声的比赛中,广东东莞将率先撞线。东莞市副市长江凌称按照2006年定的标准,今年基本跨进现代化大门。
现代化就这么轻易地实现了?从当时设定的指标来看,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等多是从经济角度来度量现代化,当时提出2010年珠三角的人均GDP要超7000美元,东莞10000美元。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当然值得欣喜。但是就此放言现代化的城池已被攻陷,为时过早。现代化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在于生产力的解放,更在于人性的解放,在于人的现代化。
东莞本地的一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说道,政府要现代化,“公务员的思想要改变,要以人为本而非高高在上,共同向着老百姓想要的方向去做事。”官员们自身实现了现代化了吗?光想着追求GDP,有没有真心关心治下的百姓的疾苦?什么信息都不公开,出了事捂着掩着,这样的政府部门,离现代化的要求远着呢!
“现代化?我还是一个月1100元的工资,感觉跟以前没有什么变化。”一位东莞的外来打工者如此评论。是啊,人均GDP是很高,但是还有很多人的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连现代化的边也挨不到,人家要的不是现代化,而是去贫困化。他们没有居住的自由,没有休假的自由,没有迁移户籍的自由,这种种桎梏之下,谈现代化多少显得有点奢侈。
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工业建筑的丰富带来的确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荒芜。我们的内心能否找到一个足够现代的空间来惬意地安放呢?还是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一样,是只知道日复一日拧螺丝的机械人?
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文化上的人性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发展,这些都是现代化应该包含的丰富内涵。现代化不应着落在几个GDP数字身上,而应着落在人的身上,人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法制意识和文化道德水平没有一定的高度,所谓的现代化只是个陷阱。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