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3·15”。到了这个时间段,吃了亏的消费者特别想说话,媒体也格外关注消费者权益。
中国是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大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一直在提升。但标识与实际运行指标不一致,却成了老大难问题。不说远的故事,就说最近的。上海市工商局2月21日公布,近日检出10个品牌11批次电冰箱不合格,其中主要不合格项目是耗电量、能源效率等级、总有效容积、标志和说明。松下、东芝、海信、美的、TCL等多个知名品牌在列。其中美的白电有两个型号批次电冰箱耗电量高于能效标识标称额。尽管中国《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实施已6年,但这一领域的不合格现象仍时有发生,冰箱产品的实际运行指标并未和其“能效标识”上所承诺的相一致。上海市工商局称,已责令相关企业停止销售不合格商品,限期整改,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管理制度。
然而,这个“责令”会有什么效果?据了解,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的是“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实施模式。能效标识上的各种数据都是由生产厂家自己直接标注的。备案时虽然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检测报告,但检测数据并没有要求出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可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种现象在欧盟市场上很少出现。严厉的欧盟ROHS法令将不达到标识承诺视为违法,企业要为其承担巨额赔偿责任。而国内的质量监督环境还远没有国际社会那么严格。中国能效标识制度考验的是企业的契约精神。
那么,中国的一些企业为什么缺乏契约精神?
首先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法令。中国能效标识制度从道理上讲,数据一旦出错,企业是要承担责任的。但同样这些企业,在欧盟市场不敢犯错误,回到国内市场时却巧用中国国情。所以,在能效标识方面,仅仅“加强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法令制约和监督,才有助于企业形成一诺千金的契约精神。因此,加快相关管理法令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是当务之急。
其次,违法成本太低。丰田质量门对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丰田首脑在全世界到处道歉,趁此次危机审视扩张带来的问题,重新回归质量战略。所以也可能否极泰来。而国内有些知名家电企业,在能效标识方面虚报等级,欺骗消费者,甚至在受到消费者投诉后依然我行我素,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实在缺乏大企业的责任。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