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出今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每分钱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见3月15日《新京报》)
“三公消费”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许多地方政府对此讳莫如深,对于有的公民提出的公开“三公消费”要求,某些地方政府部门更是如临大敌。去年河南省南阳市的青年王清,要求南阳市181个行政部门公开“三公消费”,一度被当地政府部门认为是刺探国家机密的“间谍”。
而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公开表示,“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治理“三公消费”现象一靠公开透明、二靠民主监督。
然而“三公消费”公开透明的脚步依然步履维艰,遭遇重重阻力。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在接受记者质询“三公消费”时表示,“这不仅取决于政府部门有一个公开的意识,还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具备公开的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高强主任做过财政局长、财政厅长、财政部的预算司长,如果他都觉得有难度,我更说不清楚了。同样说有难度,却说不清难度到底在哪里。难道这样的难度成了“鬼打墙”,看不见摸不着?
“三公消费”,是一个难以公开的难题,现在反而被一个地方上的乡政府给攻克了,看来公布“三公消费”,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地方政府部门愿意不愿意接受监督的问题。
“三公消费”一直是一个大众热衷的话题,“三公消费”到底花了纳税人多少钱,谁也说不清。坊间的猜测,常常被政府部门反驳说,花的没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而广州市财政局去年“晒账本”,仅广州市9个机关幼儿园每年能得到高达6000万元的财政补贴。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不仅可以心安理得地安享“三公消费”,连自己的子女都可以享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礼遇,这也许就是有关部门不愿意公布“三公消费”的难言之隐吧,政府部门大手大脚地花惯了,当然容不得公开和监督。
“三公消费”必须管住,温总理的表态铿锵有力。然而某些既得利益者,依然在为“三公消费”的公开透明和民主监督设置层层障碍。“三公消费”不能成为“灰色消费”,公开“三公消费”,不仅是百姓履行民主监督的权利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