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审计”可遏制“政绩冲动”

2010年03月08日 07:54   来源:燕赵晚报   田方
    国家审计署署长刘家义在全国人大北京团的全团会上透漏,到2012年,我国政府部门所有的项目都将纳入绩效审计。而且,绩效审计结果将要纳入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3月7日《法制晚报》)

    谁来为政府那些失败的项目负责,谁来为那些政府投资项目的损失负责?这些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

    人们习惯把政绩考核比作“指挥棒”,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对于官员而言政绩考核的作用不言而喻,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到底创造了多少政绩,消耗了多少施政成本非得搞清楚不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之下,绩效审计将覆盖我国政府部门所有的项目。这就意味着,除了监督政府“钱袋子”里的钱花得对不对、合法不合法,国家还要对其钱花得值不值、有没有效果进行全面把关,这将避免政府花钱重投入不重结果,解决怎么把钱花得“物有所值”的问题。这个“评官”的办法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考核方式。

    毋庸置疑,创造政绩不能不计成本,考核干部也不能只看政绩而不看成本。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就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管理、效果进行审计,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审计跟着公共资金走,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绩效审计归根到底还是对政府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这就需要有一个事先确定的责任目标,否则事后审计监督也就难以进行。在实践中,不但要看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要看有无损失浪费,投资是否高效。剖析领导决策意图有无偏离,是否存在“政绩”工程等。通过揭示政府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促进其完善制度,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国,由于“绩效审计”起步缓慢,也没有与领导的政绩挂钩,使得一些领导头脑发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上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形象工程”一个接着一个,“政绩”雪片般出笼。绩效审计结果要纳入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非得打一场持久战不可。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