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需除制度观念障碍

2010年03月03日 11:01   来源:中国网   胡艺

  近年来,低碳经济几乎年年都是两会的热门议题,今年也不例外。记者3月1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海南省可能就当地发展低碳经济提出议案,九三学社中央今年也会递交一份关于低碳发展的建议。(3月2日 《上海证券报》)

  中央正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央还把低碳量化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我看来,低碳经济几乎年年都是两会的热门议题,尽管海南与九三学社的低碳议案尚未与公众见面,但是低碳经济进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代表、委员们多次把发展低碳经济的心声带到“两会”上,如是科学发展观思路值得期待。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据专家介绍,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如何实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让绿色GDP理念深入人心,尤为重要。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撰文指出“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研究项目早在2004年已经启动,相关数据也计算出来了,但是有关方面除了发布过一次正式报告外,没有对外公布绿色GDP数据。这无疑让绿色GDP的关注者、倡导者感到失望。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减排目标,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排除计算绿色GDP的阻力。毋庸讳言,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高资源消耗的粗放水平。为了保持GDP高增长,有的地方不惜大量消耗资源、恶化生态环境。表面的GDP繁荣局面,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误导中央宏观决策,而不少地方还躺在充满环境代价的GDP政绩上沾沾自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层面看,用绿色GDP代替传统GDP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几乎年年成为两会的热门议题就是证明。

  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绿色GDP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但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并不买账,仍然念念不忘原有GDP发展观。对此,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绿色GDP尚处于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绿色GDP到底怎样计算还存在争议。更重要的是,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绿色GDP,需要扣除环境消耗分数,GDP增长速度会放缓,甚至可能会负增长,在政绩评价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拿什么展示政绩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绿色GDP仍然存在一些制度与观念上的障碍。

  具体说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损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绿色GDP的统计机制目前并不成熟,也充满弹性。环境消耗的损失尚难以用数据符号来换算,环境污染的评价有时还需跨越地域管辖的概念。比如,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跨越了吉林与黑龙江两省。再比如,河流上游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生存环境恶化。有关部门可以把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公之于众,但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却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再说,上游惹事,下游受过,还存在责任划分的问题。

  而且,原有的GDP概念就是一种经济指标,它不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如果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绿色GDP,在扣除环境损失以后,势必会让地方GDP缩水。然而,“以GDP论发展”的错误发展观仍然主宰着某些领导的思维。为了积累“政绩资本”,在短时间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上拉动GDP增长的“政绩工程”,尽管备受公众诟病,但是当下这种发展观念仍有相当的市场。

  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而且要排除绿色GDP的推行阻力。一方面要健全绿色GDP的评价体系,对跨地域的环境损失与模糊数据如何界定有一个说法。另一方面,要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保持对官员考核的连续性与长效性,扣除官员的污染政绩,让他们体会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彻底转变官员的发展理念,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不仅是代表、委员的声音,也是亿万民众的期待。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