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把脉民生,更需坐实民意

2010年03月03日 08:01   来源:重庆时报   李妍
    早春的北京,冰雪尚未完全消融。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寒冬的中国,已迎来了每年一度的民意盛会。3月3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2010年全国“两会”自此启幕。从这一天开始,热议国计民生的“两会”,将注定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而在中国公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今天,得以充分释放民意的“两会”,也必将成为中国政经生活的把脉者,俯身问计于民、号脉诊断,皆以公众权利实现为价值旨归。

    当然,要准确地号脉问诊,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实现“两会”与民意的对接。如今,随着网络民意的兴起,网络也越来越成为二者的对接平台。以网络问政于民,前有温家宝总理上网与网友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后有代表委员开博客、公布电子邮件,征集民情广纳民意。时下,又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认识到了微博的问政潜力。在微寒的早春织上一条“围脖”,向民众“嘘寒问暖”、广纳民意,也正成为今年“两会”的新风景。

    究竟微博问政比博客、邮件等其它网络问政方式,多了哪些“微言大义”,其中详实境况估计只有开通了微博的代表委员们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以短短百余字陈述观点的微博,除了能够笼统表达诸如房价、教育等民意诉求的高频词外,恐怕难以尽述多少具有建设意义的民意观点。微博或一定程度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但要真正将民意坐实,功夫恐怕仍在网外。

    实际上,媒体在“两会”前推出的多项民意调查,早已将民意的关注点铺陈罗列。诸如房产、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伴随宏观经济危机的远去,也越来越成为公众回归微观个体福祉后的关注焦点。民生,也越来越多地闯入“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视野。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就说,政协去年关于民生问题的提案总共有1900件,大约占总提案数的三分之一。而在今年,高房价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也已成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多份提案将直指房地产问题。有媒体甚至为之预言,“两会”或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

    一个多年来搅动公众“蜗居”之痛的房产,终于从现实痛感回归到民意表达乃至解决的提案层面,这可以说是代表委员们与民意充分沟通并“感同身受”的结果,也更是坐实民意的最终价值回归。当然,除了房产,还有教育、医疗、养老、收入分配等民众多年来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此角度来说,畅通言路广纳民意是问政议政的基础,但若平日就将这些民意关注的老问题充分坐实,写就有建设意义的提案议案,岂不更契合公众权利实现之最终旨归?

    不必等到“两会”即将开始才开微博、博客征求民意,也不必等到临场听几条民意就能写成几份提案。更多时候,问计于民还需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像此次“两会”多份提案都直指房产一样,它最终或将带来房产积痛的解决。也只有在平日充分调查、坐实了这些多番呼唤的民生问题,公众幸福感或才能倍增,“两会”传递的民生信心才能破冰融雪,喜迎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