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期间,京沪两地市长都谈到了房价。上海市长韩正叹房价过高,将加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北京市长郭金龙明示政府不会通过行政干预打压房价,其潜台词也是一个“高”。不过,相比之下,韩正侃房价“抄了近路”,而郭金龙“绕了圈子”。
郭市长这“圈子”一绕,“怠慢”了民意,于是乎一片哗然。有评论者指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特点是在拉动经济的同时,政府部门如果把控不好或者像市长所说的放任自流,将会产生巨大泡沫,带来巨大金融经济风险。其实,这些担忧与焦虑是对郭市长侃房价的误读。
郭市长说不打压,前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房价低的时候,政府不托市”;后面还有承诺,就是政府将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足。
郭市长的“圈子”绕得值,让政府官员重温了法治课。事实上,如果决策者时刻意识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厘清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限,找准政府在房产地业发展中的角色,并持之以恒地以长效机制与法治手段监管房地产市场,那么,即便一度出现高房价也没有必要以超常措施予以打压。如果政府坚持做好自己的事,一方面不为土地财政带来的巨大收益所心动,另一方面“跑步”建设保障性住房,与此同时严格执法,依法用足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打击不法开发商和炒房客,房价自然就会回归理性。从这层意义上看,京沪两地市长虽然说法迥异,却是“异口同声”,殊途同归。
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管理者,需要敬畏法律,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不能公权在手,动辄乱施干预。京沪市长拿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扬的举措既有法律依据,又有法律授权,而且都具有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由此可见,打造法治政府需一以贯之,恪尽职守,即便应对最敏感的房价问题,一招一式都应师出有名,于法有据。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