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驻京办的关键是资源分配阳光化

2010年01月26日 08:40   来源:红网   秦皖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近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1月25日《武汉晚报》)

    相对于超过1万家的驻京机构,数千家驻京办即将“寿终正寝”,这无疑是一场值得期待的阶段性胜利。但颇为吊诡的是,坊间并未对此利好消息掌声雷动,相反,质疑声却是此起彼伏。梳理坊间的质疑,其矛头均指向一点,即被撤销的驻京办会不会换个“马甲”继续尽其能事。

    平心而论,坊间的质疑并非民众心怀暗影,只要对驻京办的多舛命运和现有功能稍加梳理,便可明了民众的炽烈质疑声并非全都是空穴来风。

    首先,回眸对驻京办去留的诸多争议,不难发现,今日的存废之争只不过是往昔的去留重申。早在2006年,调查整顿驻京机构就被中纪委列为重点任务之一。2006年11月,国管局官方网站更是发布调研报告,提出了对52家副省级以上政府办事处和大型国企驻京办事处的整顿与改革思路。但四年之后,驻京办改革依然是举步维艰,甚至一度被圈内人士称为“搞不动的东西”。

    其次,驻京办的功能也在与时俱进,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驻京办,制度设计之初本是为了保持各省与中央各部门的上下统一,政令畅达。但栉风沐雨五十年后,该制度本身已经与本意背道而驰,逐渐沦陷为各地方“跑部钱进”的阵地,“地方官员的第二行宫”,甚至部分驻京办官员拿着纳税人的钱,以引资为名行经商之实。所以在优渥的利益引诱下,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挥刀自宫”的行为自觉,很难保证此次撤销的驻京办不会另寻马甲,以求“东山再起”。

    同时,不能不提的是,目前驻京办已经异化成各地政府实力比拼的一场“暗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交际能力强、门路多、财源广的驻京办在同等条件下,获得来自相关部门实惠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同等省市。更让人窒息的是,在这种“暗战”的催生下,“驻京办”工作人员风光而神秘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和无奈,“只要争取到项目拨款,就会得到领导赏识,否则就是失职”。

    所以,当民众对驻撤销驻京办用脚投票时,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再将信心寄托于一纸文件,必须从现有体制积弊入手,而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完全公开而透明,无疑是平息汹汹民意的不二选择。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