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2009年12月23日 07:4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张榕明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作出了专门部署和安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重点、推进机制等等。今年10月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穴征求意见稿雪》。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近几年,一些部门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借此机会,我谈两点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进一步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越发达,对社会信用建设的要求就越高,信用环境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始于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地警示我们,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信息共享机制和有效的社会机制,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信息传播和预警,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从而惩罚和警戒失信行为,褒扬和奖励诚实守信,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对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大,必须站在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高度,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突出重点环节,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要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积极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要抓紧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切实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弘扬诚信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诚信被认为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以诚实守信为荣”,这不仅是我们做人的立世之本,而且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诚实履行合同基础上的契约经济、信用经济。缺乏诚信的社会氛围和道德约束,市场经济就无法顺利、健康运行。只有创造有秩序、守信用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和竞争环境等,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诚信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托,只有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取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造更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是责无旁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诚实经商,遵守信用,已成为维护社会及经济生活良好秩序的无形力量。出席今天会议的代表中有很多是在诚信经营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希望企业家们把诚信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价值导向,并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内涵,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