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需与国际接轨的何止那声称呼

2009年11月20日 08:03   来源:红网   徐云鹏
    18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召开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成平在会上表示,2010年7月底前将完成所有已建成通车国家高速公路的命名编号标志、指路标志、里程牌等相关标志的更换。(2009年11月19日《城市晚报》)

    据悉,新的命名编号结构将由字母标识符和阿拉伯数字编号组成,统一编号有一定的连贯性,不会造成混乱,信息也将更加简洁,易于识别,容易理解,不需要很多的语言,也方便了国外不懂汉字的出行者。今后,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会再犯晕了。

    从国外经验看,统一规范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推进数字公路和智能交通的基础和前提。如欧洲大陆各国之间高速公路,均采用统一编码,保证各个国家之间的交通信息的连贯和唯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按照国家级、地区级等层面确定数字化的线路编号。

    但从国人的认知习惯看,我倒觉得目前所使用的“京哈”、“沈海”等名称更合适些司机使用。而G1(北京-哈尔滨高速)、G15(沈阳-海口高速)之类的“洋字码”组合,还真容易让一些司机“犯晕”,甚至导致匝道拥堵。即使是GPS系统恐怕也得有一个过渡期。其实,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高速公路的“实”应该尽快与国际接轨。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完善,很好地促进了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现代高速公路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管理模式。呈现出国家特许经营、统一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统一交通管理、实施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比如,美国高速公路双向十二车道(排除应急车道)是通用标准,几乎免费,偶尔收费的也很便宜。德国高速公路仅对12吨以上的卡车收费。虽然英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和发展规模稍落后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但英国却以对高速公路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和安全高效的运作闻名。欧洲的高速公路路况好,管理规范是出了名的。它不仅成为货物运输的大动脉,与铁路、航空、海运联为一体,支撑着高度发达的物流产业,同时,也为国家、城际间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滚滚的财源。

    相比之下,中国高速公路的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和安全高效却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面临着政策、战略、运营、财务和法律等诸多风险,应该虚心学习借鉴国外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迅速迎头赶上,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自1988年中国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09年6月,全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就已经达到7.5万公里左右,而世界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国家美国,也只有8万公里左右。尽管我国高速公路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总量和密度上仍显不足,地区发展不均衡,配套服务缺乏,管理水平低下,而且因未能实现道路联网和收费联网、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影响了中国高速公路效能的发挥,没有达到规模效益。比如中国高速公路收费高、收费乱、收费时间长是出了名的。全球总计14万公里公路收费,70%在中国。

    缩短中国与国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上的差距,需要切实规范和统一收费标准,推进道路及收费联网,降低收费标准,采用商业化运营等,以便积极规辟政策风险强、投资风险大、财务风险多、运营风险高、法律风险,进而让中国高速公路真正与国际接轨,这些才是值得中国高速公路认真做好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