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值得大惊小怪吗?

2011年12月23日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索取与给予,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圣诞节访问中国时,可能给中国备了一份“蛋糕”。中日两国在野田访华之际有望就金融货币一揽子合作达成协议,其中日本预计购买中国国债,最大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日本国际政治学者浅井信雄据此认为,这一合作的主旨是帮助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同时,也是日本在日美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象征点。(12月22日《国际先驱导报》)

    如果该计划能够顺利落实,日本将成为由西方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中第一个把人民币纳入本国外汇储备的国家。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战略分析师达留什·科瓦尔奇克说:一个G7国家购买中国国债,这是对人民币的极大认可。由于人民币有别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货币,其在全球市场的流动受到中国政府限制。此次中国允许G7国家购买国债,反映出中国已对人民币在全球流通开了一个口子。

    其实,中国的两大邻国——日本、韩国一直希望购买中国国债。早在2010年9月,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野田佳彦就表示日本应投资中国国债,但一直未能如愿。而这次日本显然得到了中方的认可,有机会实现购买中国国债的愿望。如果美国国债第一大“债主”中国和第二大“债主”日本能互相持有对方的国债,可能会加速日本摆脱对美元依赖的趋势。

    不过,即便日本购买100亿美元的中国国债,其占日本外汇储备的比例也不足1%。日本与中国一样,也是外汇储备比较多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11月底,日本持有约1.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排在中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因而日本拿出100亿美元外储购买中国国债可谓小菜一碟。

    其实,在日本欲做中国“债主”之前,中国早已是日本的“债主”。中国从2005年就开始购买日本国债。仅今年4月,中国就净购入1.33万亿日元的日本中长期国债,创下历史纪录。对于日本而言,中国单方面持有日本国债将使日本在外交上陷于被动,因此希望通过购买中国国债来确保两国交往中的发言权。

    当然,部分日本人在盘算日本购买中国国债的“政治账”。12月21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日本持有一定中国国债有助于对中国施加影响力,但是也因此提升了中国经济影响力和人民币地位,对日本外交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日本“远离美元”可能引发日美关系动荡。日本主动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存关系相当于“踩美国老虎的尾巴”。

    与此同时,针对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一事,中国国内一些媒体的评论也有过度解读之嫌,称日本此举有利于人民币获得认可,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甚至有人将此事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认为互持债券是日本即将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个信号,意味着日本政府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重视度的提高。

    这显然夸大了日本购买中国国债的作用。如果了解日本此举的背景,可能就不会为此而欢呼并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中日关系将迈向新的高度了。另有分析称,日本此举有可能激怒美国。当然,这也是夸大其词。客观地看,野田政府的举动是在中美之间玩儿平衡术,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12月20日,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在宣布购买100亿美元中国国债的同时,日本政府就与美国签下价值70亿美元的军火大单,正式决定购买42架美国最新型战机F-35,并将这款机型选为日本航空自卫队下一代主力战机,放弃了经过战斗检验但隐形能力欠佳的其他选择,使日方的空中优势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需要做出一些动作来安抚中国,也许是为了防止局面出现恶化。

    因此,我们不必对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大惊小怪,而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笔交易就可以了。生意就是生意,不要脱离这一主线,中了政治式解读的毒。日本与美国是盟友关系,即便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也并不意味着日本就会放弃美国国债。虽然日本对美元的信任有所下降,但在购买中国国债的同时,可以想见,日本今后仍会加大购买美国国债的力度。(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理性看待日本拟购中国国债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