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4日发布2011年第84号公告,决定对美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公告称,自2011年12月15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时,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12月15日新华网)
近来,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双方贸易冲突有加剧趋势。早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就针对中国光伏产品所进行的双反调查案做出了初步裁定,认定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做法对美国公司造成了损害。
事实上,中国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补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定,实际上毫无道理。正如我国商务部所发布的一份声明称,作为一个政府机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做出的决定,“清晰地表明了美国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美国以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以及其本国产业受到伤害等为借口,频繁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制裁,给中美双方正常经贸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受国内经济下滑、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政客操弄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不断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即“双反”)制裁,无论太阳能电池板,还是无缝钢管、钾磷酸盐、金属丝网托盘等均无一幸免,两国贸易关系日趋紧张。
中国商务部一直呼吁美国方面,不应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而应当恪守双方达成的共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然而,美国方面不顾中方的建议和严正交涉,依然不断对中国产品进行压制,甚至有加码的倾向。这种步步紧逼的行为,已经让中国忍无可忍,中国只好做出“恰如其分”的回应,被迫祭出“双反”大刀。
不少专家认为,2012年全球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在美国。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他“并不担心欧债危机,未来6个月是关键期,相信欧元最终能够保存下来,欧洲在危机后将更加一体化,而真正更大的混乱将来自美国”。美国之所以不断在贸易上打压中国,除了相关产业因自身成本高而无法与中国竞争外,还有借此释放因国内经济不景气而造成的政治和社会矛盾的意味。如果中国不对这种紧逼行为做出有力回应,美国的无理招数极有可能“层出不穷”,甚至“招引”其他国家效仿。若任其发展,势必增加中国贸易在国际上的风险,加剧外向型产业受冲击的程度。
当下,中国对美国输华部分汽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在美国国内引起激烈反应。美国多位重量级议员希望奥巴马予以强力回应,敦促白宫“运用所有可用选项保障美国权利,包括美国在WTO的权利”。
维护贸易环境公平,是中国商务部应该履行的职责,对美汽车实施“双反”也旨在保护中国汽车产业免受实质伤害,实际上也是“迫于无奈”。美国不能一边高筑贸易壁垒,一边无端指责别人缺乏客观、公正。再者,美国最近频繁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救济”,就一定能拯救美国的相关产业吗?就一定能够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疏解政治和社会矛盾吗?
当今,全球正遭受“经济寒冷季”,过多的贸易冲突无异于“雪上加霜”。中美两国应该相互协商、谋求共识,避免“互杠”。两国应着眼于双边经贸的长远利益,妥善处理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而共同努力。
其实,无论哪一方高祭“双反”大刀,都只能使分歧扩大,无助于解决问题,而只有增进向上与合作,才是明智之举。(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中国决定对美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双反”措施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