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叠加,我国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冲击。今年以来,南方一些省份中小企业出现的一些困境,如今已传导到北方地区,不少企业濒临破产、倒闭边缘。记者在吉林调查了解到,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及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吉林省十几万户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普遍遭遇“三荒”——由于贷款难、贷款成本太高带来的“资金荒”;在物价普涨形势下,原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又不同程度出现“原料荒”;尽管劳动力总量相对充裕,但结构性短缺、技术工人缺乏又导致不少企业出现“招工荒”。(9月19日《经济参考报》)
新一轮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在欧美债务危机后被一些专家认为是伪命题,在很多人看来,市场终究是会淘汰一批无法适应生存的中小企业,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企业。特别是在中国不断有国有大型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名单后,中小企业的困境被人为地弱化了。
财政部公开的数据表明,8月份,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企业所得税增幅出现明显下滑,从7月的同比增长34.4%下滑到17.9%。如果国有大型企业能够支撑起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企业所得税收入比例数字,那么8月份的企业所得税数字下滑也不可能达到50%的惊人数字,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了。
南方中小企业从2010年底开始的资金短缺一直未被主流舆论所接受;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企业被民间高利贷所左右也不过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讨论,各级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层面上并未给出任何实际有效的政策支持;下半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三荒”的困境,从南到北依次传递的信号已经表明中国该是正视中小企业困境的时候了。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小企业一直无法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提并论,除去地理位置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规模和能力一直压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多年来,能够生存下来的也都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中小企业,当东北中小企业高喊“生存难”时,已经是真的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了。
中国GDP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了近三十年,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有数据支持的估计是,在未来十年中,中国的GDP增长将继续保持8%以上水平。最新的数据现实,中国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这或许还仅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算”,即便是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国富民穷的担忧逐渐变成现实。
当下,中国的财政收入之巨令世界瞩目,但如何达到合理分配的目标一直被认为是考验中国人智慧的难题。转变国富民穷的现状固然需要通过诸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减免个人税收的手段,并且中国也正在按此思路进行财政支出政策调整,但在中小企业的困境问题上,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中小企业不仅是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部分,其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以及改变中国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作用还没有被政策制定者所理解。中国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不可能完全都被城市所接纳,中小城市的失业人口也不可能都以自主创业的形式得到工作,中小企业兴衰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走向。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珠三角蔓延到长三角,大量的中小企业务工人员被迫返乡,重新成为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口,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性话题。
本轮中小企业的困境本质上与欧美债务危机关联不大,国内通胀压力以及紧缩货币政策作用下的银行坐视不理导致的资金流断档双重作用下,眼睁睁地看着中小企业走入关门破产的宿命里,一旦形成风潮,其结果会带来新一轮企业务工人员返乡,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就不是简单的中小企业困境了。(黄水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吉林大量中小企业濒临倒闭 三荒向北方地区蔓延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