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税负计算”背后的民生焦虑

2011年03月26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西方人说,只有死亡和税收是不可避免的。不错,在公共政治的契约下,税收是公共权利对私有财产的“合法剥夺”,而纳税则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国人常年沉浸在“纳税光荣”的感召下。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在通胀预期愈演愈烈的当下,恐怕人们纳税后很少能感到光荣,更多的是纠结。

    近年来,有关“税收”的新闻总会吸引公众的“眼球”。从民意广泛参与讨论的车船税,到为起征点争执不休的个人所得税,再到不久前那个子虚乌有的“馒头税”,正如有评论认为,我国已进入“税感”时代,公众对税收的敏感越来越强。如今,有网友称国内月入万元者税负高达6000多元,不得不让人再次跟“税”较起真来。

    月入万元到底税负多少?相关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个税外加其他间接税,即使极端情况下,可支配收入全部用来购买税率最高的卷烟,税负最高大约4698.4元。(3月25日《新京报》)

    笔者无意评判哪一方的算法更准确,但这件事的背后,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民众对于税负越来越强烈的焦虑之感,而且也能看到在政府财政收入连续获得大增长之后,大家开始关心如何通过税收使财富得到公平、高效的分配。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强烈期待。

    一方面,在宏观的层面上,实现税负的结构性缩减。以减税为主线,切实降低居民实际税负,理顺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对于日常必需消费品、民生环节的消费品实行更低的税率,而对奢侈品加税。这才能体现出国家税收政策对于民生的最基本体恤。

    另一方面,尽快提高财政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让国家收支、税收都为每个居民所清楚了解。不得不承认,我国纳税人意识还很欠缺:以前政府重视“纳税光荣”的教育,却忽视向公民解释税负的具体构成;公民明明在承担税负,却未被告知;而国民教育中的税收常识也分外苍白。

    其实,税收的高低并不是核心问题。一些北欧国家也是高税收、高福利,大家很羡慕;而我国百姓的现实感受却似乎是高税收、低福利。尤其是在国家税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背景下,日常总是被“马化腾领房补”、“贫困县花30万送老总上清华”这样的事情搅扰生活,恐怕公众对于税负的纠结更多在于为什么交那么多钱,这些钱用在了何处。

    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曾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对于广大仅能依靠工资维持温饱生活的民众来说,从他们身上“拔毛”当然会引来一声声的“鹅叫”。这种声音是焦虑、是疑惑,更是期盼。(子房先生)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