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房地产调控的“三种声音”

2010年05月24日 09:00   来源:解放日报   乔新生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发布以来,全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有所放缓,股票市场有关板块出现明显下跌趋势,房地产市场投机现象得到部分遏制,宏观调控政策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实质性成效。种种迹象表明,大量闲置资金正在伺机而动,房地产市场仍有可能会再掀波澜。特别是,与此有着紧密利益关联的三方势力,争相鼓噪,试图混淆视听,干扰政策出台和实施,值得各方警惕。

  首先,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代言人反复强调,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会产生严重后果。他们放言,房地产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果价格大幅度下降,城市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少数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批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认为这会导致我国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这些观点和现象,正说明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切中要害,触及到了特定势力的根本利益。不过,考虑到房地产宏观调控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如果由此导致经济放缓,甚至局部地区出现负增长现象,可以预计会带来巨大反弹。个别地方政府有可能改弦更张,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其次,一些专家学者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产生不切实际的联想,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会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言论,会导致房地产宏观调控被附加许多不合理的期望值,从而转移公众视线,掩盖事实真相。

  房地产宏观调控旨在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性住房,满足公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固然有利于增加社会透明度,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中附加不切实际的目标,将很可能让政策“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实施过程严重变形。

  第三,部分证券投资业人士提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旨在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势头,不是为了打压房地产市场价格,即便有打压也是短期的。这一观点,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打消人们的投资顾虑,本质上却起到了混淆视听的效果。

  仔细研究此次宏观调控政策,人们会发现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绝不单单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之所以快速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将房地产作为一个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遵从的是风险收益分析方法,而不是成本价格比较方法。

  换句话说,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投资者希望承担高风险、获得高回报。在此情形下,有责任感的政府,其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房地产市场走向,把投机性的市场转变为理性的消费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更看重的是扭转房地产市场冒进趋势,纠正房地产市场的扭曲发展,通过加大投机者风险、减少投资者收益,让房地产市场重新回归到理性消费状态。

  总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优化房地产政策的过程。建议国务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及时将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纳入到法治运行轨道。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胡可璐)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