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根本提高,资源环境制约等问题日益严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些共识。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轮转变是在摒弃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必须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一是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主线,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二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增强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性,提高政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构建竞争新格局;四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有学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一些启示。我们应当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缺陷,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应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总体技术水平,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依靠技术水平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有学者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应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投资体制、垄断行业等相关领域的改革。
有学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的机制。不能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仅仅看做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不能将其看做是政府所主导、所决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应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的机制。同时,还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一部分企业可支配收入或未分配收入转移到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去。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不解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学者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因为它不仅是短期保增长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当前,扩大内需初见成效,但这个“成效”具有浅表性特征,还面临着政策和体制障碍。所以,只有加快相关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使经济发展从生产主导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才能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