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着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尤其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既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必须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敏锐捕捉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一是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的需要,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二是农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进展明显,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棉、油、糖、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获得大发展;农产品品质结构大为改善,由单纯追求数量的增加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更加注重生态产品的开发,初步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林业生产方面,全面启动水土保持工程,既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效益,努力实现山川秀美。渔业生产方面,精养以及高附加值海淡水产品养殖得到大力发展。三是工业经济结构明显升级,基本实现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鼓励用新技术和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强对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引导和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整体工业逐渐变大变强,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一方面表现在传统工业的改造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年来,为适应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发展的大局和趋势,我国着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在航天技术、核能发电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等领域都有一系列重大突破。
当前,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继续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提升我国抗风险能力的战略举措。当前,要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不断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适应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还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我国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批集聚区。我们要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在区域内集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培育一批新兴高技术企业,努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使我国经济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要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自主创新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形成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互动、支撑的局面,提高信息技术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要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