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强势威逼下,汉语需要保持独立品格

2010年03月15日 07:04   来源:红网   谭相彬
    幼儿园放学统一用“ByeBye”打招呼;北大中文系老教授投稿,正确用语被编辑两次误改;上海多所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科考试一事……令政协委员对语文教育忧心忡忡。不少委员在提案中疾呼,应纠正大中学校存在的“去语文化”倾向。

    全国政协常委杨维刚在提案中透露,近年来,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都不会。“一篇500多字的周记中就有40多个错别字,而孩子们和家长却并不着急,认为先学好英语和数学为重。”(3月14日广州日报)

    目前,中国大约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有分析报告称几年后这一人数将超过将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人口。“全民英语热”近些年来成为困扰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独特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已深深烙印在中国教育中。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从幼儿园三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学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漫漫长征英语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日益淡化母语教育的同时我们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英语热”现象的出现,正在动摇母语大堤在中华民族文明长河中亘古不变的地位和作用。汉语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可能发生根本性动摇。

    英语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然而在中国却变成了一种考试的工具,在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再从大学考英语四、六级证书找工作等,要想评职称,英语水平也成了主要依据,英语俨然失去了它原有的沟通交流的价值,而是各种升学考试、招聘工作要求的通行证。要想纠正当前大中小学存在的“去语文化”倾向,还需变革当前语言教育体制,加大重视母语的力度,重塑母语在国人心中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不仅是当前语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更是值得全社思考的。

    毋庸讳言,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我们当然无法拒绝,但没有必要太早开始学英语,更没必要全民学英语。我们在对待强势语言的同时,应该保持一个底线,坚守住本民族母语的阵地。汉语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五千年中国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多元化,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珍重自己的这份固有文化,更要继承并发扬广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到延续,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全球一体化中保持独立的品格和民族魅力。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