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正常的效率牺牲

2010年03月04日 10:00   来源:南方日报   

  从2007年开始的双转移战略必然会导致暂时性的效率牺牲。但毫无疑问这种效率牺牲是值得的,是在为广东的未来赢得空间。这一先减速再加速的过程,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升级中有明确轨迹。

  2月2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省域经济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在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中国省份排名中,上海、北京、江苏位居经济综合竞争力榜首,广东首次跌出国内前三,让人大跌眼镜。分析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改变、GDP在评价中的权重减少,江苏后发优势,经济危机对广东冲击最大等等。但总的来说,与广东这几年来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密切相关,综合竞争力的下降正好体现了转型升级过程中间,经济所必然历经的效率牺牲过程。

  事实上,就GDP总量而言,广东仍然稳稳位居除港澳台外国内第一,2009年以实现39082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位列第二名江苏34061亿元之前。整个2009年,中国都被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个省份,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广东以GDP增速9.5%的成绩为中国经济保八作出了贡献。从评价体系来看,在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衡量指标对速率及效率的偏好,明显多于对既定总量的偏好,而今年评价体系继续降低了GDP在综合竞争力体系内的权重,这对广东来说非常不利,特别是广东在抵抗经济危机冲击和实行双转移战略的两个条件下。

  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区域,建立了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同样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有着很明显的以内地廉价劳工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在经济危机来袭的时候,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先、最容易受到冲击,从而使得人员积压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为抵抗金融危机冲击,国家进行统一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又会明显向高新产业等高效率和代表先进制造业的行业倾斜,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会形成阻碍,成为“先动劣势”,这让江苏凭借“后发优势”而在经济刺激政策中能比广东获得更大的好处。这在2009年的全国GDP增速排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GDP增速雄踞前六位的均是之前发展相对不充分的省份,分别是:内蒙16.9%、天津16.5%、重庆14.9%、四川14.5%、广西13.9%,陕西和湖南,均为13.6%。

  除危机刺激政策让广东和江苏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处于不利位置外,从2007年开始的双转移战略也必然会导致暂时性的效率牺牲。这是因为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落后的产业转移出去后,一些先进的产业还没有跟上来所导致的。无论是转移到落后地区的落后产业还是新投资的先进产业,都是需要时间来投入生产的。在这一过程中,人员和员工将会增多,而产出将会减少,这会在效率上有所反映,结果呈现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产生部分牺牲。但毫无疑问这种效率牺牲是值得的,是在为广东的未来赢得空间。这一先减速再加速的过程,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升级中有明确轨迹。5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迅速,60年代开始产业升级后,前几年效率有所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这一产业升级过程,随后导致了日本紧接下来近20年的高速发展。

  产业转移初期会出现效率牺牲,这并不是说产业转移会拖累了经济发展。在今年的省委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转型反而促使了广东的经济发展。广东跌出前三之列,值得重视,也不应该太过在意。毕竟,未来的竞争是高新产业的竞争,是新生产力的竞争,广东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体系被淘汰是必然的,中间的痛苦过程也是必须的。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为了长远发展,广东产业正在“破蛹成蝶”,必然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胡可璐)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