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庄稼人的文化饥渴

2010年05月25日 14:56   来源:人民网   赵蓓蓓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状况。那时的农村常常停电。有人问一农民,晚上闲时干点啥。农民说,黑灯瞎火的能干啥,生孩子呗。如今,在电视机已经普及的农村,农民的业余生活终于有了文化依托——看电视。可若要问,闲下来的农民除了看电视还干些啥?最多答案恐怕就是打麻将、聊大天了。

  有电视看对农民来说固然是不小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相对城里人上网、逛商店、泡酒吧、看电影、听音乐会、看演出、聚餐、唱卡拉OK、读书看报、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等多重选择,乡里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依然很贫乏。今天刊登的几封读者来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亟待重视、解决的问题。

  人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的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满足国民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上做出了巨大努力,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相比较而言,农民的精神食粮的供给目前还是短板。以前,农民的生产方式是集体性的,文化生活也多由集体组织,如建文化站及图书室、放电影、组织文艺演出等。包产到户之后,农民的生产方式变了,从集体变为个体,如何满足这个散在的、劳动负荷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的文化需求,是个现实问题。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农民也不例外,甚至更迫切。党和政府已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深入推进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各地正在逐步落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农民文化饥渴难满足的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农民与城里人不一样,他们的文化生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囿于现有条件,农民读书看报上网还不太方便,在许多乡村,若放场电影、有个演出,农民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一天到晚种粮种菜、养猪养鸡干农活的农民,辛苦之余除了看看电视外,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渴望提高文化、科学水平的农民也少有学习渠道。结果,打麻将成了农民最常见的消遣方式,而打麻将引发的赌博之风,已成农村的一大祸害。

  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极易导致封建迷信泛滥,不良习俗蔓延。这样的状况不改变,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很可能是“富了口袋,穷了脑袋”。

  建设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闲暇的农民有了有益身心、滋养精神的去处与渠道,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