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婚姻介绍所出现,让恋爱不再躲躲藏藏

2008年12月08日 15: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风行之

    专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述评之1978  1979 1980  1981


    1982年11月18日,广州《羊城晚报》的头版刊出报道,“未婚青年盼望已久的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今天上午在青年文化宫举行开业典礼,当即有一批男女青年报名。”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正式成立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出现了知青返城的高潮。这些知青在农村插队时无法解决婚姻问题,回到城里时已经成了“大龄青年”,当时他们的婚姻问题成为各地极为普遍的难题。如果解决不好大龄青年的这个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全国的社会环境。因此,人们期待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士能够成为“及时雨”。

    1982年,这样的专业机构——婚姻介绍所终于在人们的盼望中正式开业了,它为当时大龄青年的“搞对象”、“谈恋爱”等婚恋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式。

    在1978年前,“搞对象”、“谈恋爱”这些词,在公开场合甚至不会被提及,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的,他们只能以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相同的“革命的敬礼”。

    那时,男女青年择偶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阶级出身”,家庭有没有“政治历史问题”。而且双方都是经过亲戚朋友介绍认识,自由选择的很少,大多数都是先结婚后恋爱。一般来说,出身好的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只能找相同境遇的“黑五类”、“狗崽子”等。要是一个出身好的找了一个出身不好的,不仅会影响自己,而且他们下一代在招工、上学、工作等方面都要受到影响和限制。

    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情也开始与阶级感情慢慢地剥离开来,“谈恋爱”一词逐渐风行全国。爱情终于能以它的本来面目示人了,但尽管如此,人们基于此前对它的种种认识,还是对和恋爱相关的一切有着诸多地禁忌,比如不能公开唱情歌,大街上也很少能看到恋人拉手或者有其他亲昵动作。

    婚姻介绍所的出现使人们从此不再避讳“婚恋”这个话题,恋人们也开始手拉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或逛公园、或压马路。

    同时,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青年男女的择偶观也开始改变,学识、学历等逐渐成为新时期青年们择偶的最重要条件。

    到了90年代左右,谈恋爱已经成了可以公开的事情,甚至成为部分年轻人炫耀的事情,在公园、树林、大学校园等一些公共场所,到处可以看到恋人们如影随形、亲密无间的身影。

    到近些年,恋爱也呈现多元化现象,各式各样的交友方式层出不穷,网络交友、电视征婚等对于老百姓来说,也都司空见惯了。各种派对活动,单身俱乐部等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人们不再避讳这些事情,而是积极地去面对。

    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的恋爱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婚姻介绍所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婚恋”走向了商业化服务。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这种多元化的恋爱方式。从闭口不谈,到现在的各种单身交友派对,从“地下活动”到现在满大街随处都可以看到牵手的男女,我们可以发现,人们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爱情观,进而也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活观。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让人们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评论:

1978年,喇叭裤引领着时尚的潮流

1979年:广告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助推器

1980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一步

1981年:中国女排让国人扬眉吐气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