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社会科教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建互信,来证明南京不是“丛林城市”

2009年12月11日 07:58   来源:扬子晚报   肖余恨
    12月10日扬子晚报有一条意味深长的报道:南京一司机怀疑遭“碰瓷”敲诈,跪求并跪谢乘客为自己作证。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拜天地与双亲。南京怎么啦?道德又怎么啦?难道南京真的是一个道德稀缺的城市了吗?

    11月15日,南京晨报报道,热心市民在火车站扶起孕妇却被指认为肇事者,幸亏摄像头还了清白。12月4日扬子晚报报道,南京车主扶起倒地老太被指撞人,多亏交警及时判定并非“碰瓷”。12月9日扬子晚报报道,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由于担心遭人误解,没有捡起钱,而是冒雨守着等警察……

    现在看来,至今仍算“悬案”的彭宇案,确实给人们的道德坚守形成了冲击。必须承认,诸多类似的案例,放大了公众的道德焦虑和恐慌。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需要道德来维系的,如果道德水平下降,不仅仅是给这个社会带来冲击,还加大了每个人生活和生存的道德成本。

    焦虑和恐慌的本身也说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依赖和留恋。道德会给人以温暖,更给人以安全。道德感的稀缺,会让这个社会,人人如同在丛林社会里挣扎。这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生成的感觉。而彭宇案,则不过是因为其冲击固有的道德律令的典型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已。显然,重建社会信任已刻不容缓。

    “彭宇案”以及形形色色的道德争执案,都缘于社会互信的缺失。社会互信不足,则难免疑邻盗斧。而强化和重建社会互信,不仅需要大力呵护和弘扬传统的道德价值,更需要每个人都从小处着手,置身其中。以文首的新闻来说,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愿意作证的乘客,他们是在为这个司机作证,同时,他们也是在为自己作证。谁敢保证,自己不会陷于类似困境?所以,重建道德互信,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道德输出与输入,必须平衡。

    道德的贫困是最大的贫困,而生活在一个道德贫困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幸福可言的。以人为壑的结果,是必须坠入无道德的无底深渊里呼号。我绝不相信南京是一个道德缺失的丛林城市,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热心人,那么多的好人,不能因为“彭宇案”,而让南京丢掉了温暖的底色。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呼唤,为了重建南京,乃至整个社会的社会互信,我们每个人,每个南京人,都应自我做起。

    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古训不会过时。有时候,见证本身,就是建立互信的重要条件。与其在叹息人心不古,与其在坐而清谈,何不用我们的热心用我们并不复杂的行为,去感染他人,帮助他人呢?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