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社会科教 > 正文
中经搜索

校长推荐,何必唯分数

2009年11月23日 07:49   来源:钱江晚报   方小晶
    包围在重重舆论下的北大校长推荐制,在争议声中迈步。从中学校长抛出的第一批推荐名单中可以看到,许多学校推荐的范围仍然在成绩单上打转,“无可争议”几乎成了校长们对推荐生的第一要求。

    这是可以理解甚至可以预想的结果。那么多年的应试教育,传递的标准是唯一的:只有成绩才无可争议。在目前全社会火力全开之际,谁也不愿意当枪口前的那只可怜的小鸟,保守的、无可争议的方案无疑是最佳选择。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宋璞的感叹:非不能也,是不敢也!应该是全体校长的心声。

    校长们不敢,是因为没有标准。虽然我们往往将中学校长推荐制解读为“破格录取奇才、偏才”,但实际上在所有的公开报道中,北大都没有提到“校长该推荐怎么样的学生”,拿吴晗、钱钟书作为这一推荐制的范本,看来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模糊的标准看似给了中学校长们更多的权力,其实反而束缚了手脚。因为录取的指挥棒仍然掌握在北大手中,“揣摩上意”而不得,不如按步就班——万一推荐的“人才”无一被看中,岂不颜面大扫,说不定连推荐的资格都失去了。

    只是不知道对这些被推荐的学子,北大满意否?事实上这些名校推荐的尖子生,就算不减分,要考北大也不是难事。有家长就坦言:所谓校长实名推荐,并不能选出什么特别的人才,只不过是北大的一个提前掐尖计划而已。

    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如果只是生源大战中的一个小把戏,不就成了大忽悠了?看来北大需要为自己正正名了。  

    一流企业作标准,北大身为一流大学,倘能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破格录取人才的标准,近看可给中学校长们统一思想,远观则为高校招人树立样板,实乃教育之福。但不知道北大是有意忽略了,还是想给大家留个悬念?自主招生权我们也叫了有些年头了,被认为是打破唯分数论的有力武器。现在看来,在这套标准没有建立之前,“自主”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是让校长和学生、家长们多费点精力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推荐的学生名单中,也出现了一些“异类”。武汉二中被推荐的学生宋轶凡,最近一次统一考试只是全年级第12名,但其唱歌跳舞都在行。华师一附中公示的三名“北大推荐生”李正一、彭康和吴箫剑也是多才多艺,而且全是学生干部。

    他们能否被北大相中,我们拭目以待。因为这也是北大传递给我们的标准,虽然这标准还不够严格,也不够“程序”。

    如果能在争议中完善,在争议中前进,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仍然可以期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