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日”禁烟正视烟草危害是关键

2009年06月02日 00:53   来源:红网   刘力
    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市爱卫会倡导公众下午5时31分至6时31分“戒烟一小时”,记者走访后却发现,这一“禁令”因为时间和宣传等问题饱受质疑,收效也大打折扣。(6月1日《北京晚报》)

    年年都有无烟日,年年都有无烟宣传,效果始终不令人满意。笔者不禁自问:真正的无烟日离我们有多远?

    吸烟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如今,吸烟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惯,而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尼古丁依赖”。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500万,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我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已达100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在吸烟者当中,大约有一半人最终将死于吸烟所导致的疾病,每年还有成千上万不吸烟者也会因为被动吸烟而使健康受到损害。可见,吸烟有害绝不是危言耸听。

    一个人吸烟似乎“无关他人”。有关数字显示,我国现有吸烟者3.5亿人,每年正以300万的速度增长。我国有5.4亿人遭受被动吸烟之害。二手烟正悄然危害生活在烟草烟雾中的每一个人。妇女和儿童最易受伤害,他们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侵袭。而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却只有35%,被动吸烟是导致非吸烟者发生肺癌的一个原因。看来,普及被动吸烟的危害知识、提高吸烟公民责任意识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烟民总数呈上升趋势;从烟民构成看,年轻烟民在增加,青少年吸烟者数量在不断上升,而且女性吸烟者比例增加,这对社会的危害极大。有研究表明,吸烟者中有11.7%的人是复吸者,而且复吸者的肺部损伤程度较一直吸烟者为重。不断上升的数字,应该引起社会重视。

    造成戒烟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久吸成瘾,对于一个长期大量吸烟的人来说,身体对尼古丁产生了很强的适应性和依赖性,戒掉很难;二是,戒烟环境。时下随着人们交往日益增多,应酬、接待、聚会层出不穷,我们国家的烟酒文化注定了戒烟的难度;三是,对烟的错误认识心理。不少吸烟者认为,戒烟后,身体会出现种种不适,戒断后会得病,还不如吸上几口,来得快活。

    诚然,从医学角度说,一些吸烟成瘾者戒烟后,会有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暴饮暴食,体重迅速增加,甚至会导致情绪多变、易激怒、精神恍惚、失眠等情况。但这些这些生理反应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不能成为吸烟、复吸的理由。只要本着科学戒烟,而且,这些症状随着戒烟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真正做到禁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的公共环境。笔者以为,首先,要加大立法控烟的力度,政府要发挥强制力量,相关部门尽职尽责,杜绝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其次,媒体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戒烟,尤其是被动吸烟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公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再次,作为公民,戒烟从现在开始,自觉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丢掉所有的香烟、打火机等,剔除那些不健康的交往方式,同时,吸烟者要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断后出现症状的可能性,有空就多点和家人交流,做些自己喜欢的、可以调养性情的事情,改变生活习惯,少喝酒,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

    远离烟草,畅想新生。对于烟民来说戒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些已经成功戒烟的人表示,戒烟还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灵丹妙药”,决定戒烟能否获得彻底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戒烟者的恒心和意志。总之,戒烟不仅是一个克服生理障碍的过程,更是一个艰巨的克服心理障碍的循序渐进过程。

    摆脱烟草诱惑,重要是有恒心,贵在坚持。善待自己,珍惜健康,就是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让我们共同携手,营造一个清新、纯净的空间。
(责任编辑:毛雅谊)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