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警惕户籍制度因限购细则开历史倒车

2011年02月21日 07:48   来源:红网   张若渔

  继北京之后,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相继出台或通过住房限购细则,毫无例外地均与户籍挂钩。同一项公共政策,却因“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政策取向。(《新京报》2月20日)

  各地出台的限购细则均与户籍挂钩,实施内外有别的处置方式,背后体现的是户籍制度牢不可破的存在感,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的时候,有着强烈的“看户籍下菜碟”的行政惯性。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即使在消除户籍壁垒上升为主流理念的今天,一旦行政需要,户籍制度亦可得到毫无顾忌地强化和践行。

  从目前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在出台限购细则的时候,对于户籍制度的倚重是不加掩饰和不以为非的。因户籍的不同而体现出的不同的国民待遇,既把“非本市户籍”居民的权利打回了原形,也裸陈出地方政府致力于消除户籍壁垒的有限诚意。

  限购细则当前,限谁不限谁,又怎么限,地方政府从一开始就直奔“内外有别”而去。可是,就一项公共政策的本义而言,其理应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实不应具有“格外开恩”或者“苛严对之”的区隔。而毫无合理性的区别对待,绝不意味着“尊重现实”,而是地方优待主义的习惯性发作。

  众所周知,户籍制度早已是不合时宜的历史遗产,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继续涵养其存在下去的根基。如果地方政府有心消除户籍壁垒,它们应该做的恰恰是以一视同仁的限购细则,宣示别无二致的公民权利和国民待遇,并由此出发将消除户籍壁垒的进程推进一大步。但事实如我们所见,限购细则带来的却是户籍歧视。

  “非本市户籍”面对的是歧视,而“本市户籍”赢得的是特权。各地出台的限购细则在此分明体现出其“限外”甚至“排外”的诡谲色彩。可以说,这是目前的限购细则所制造的最令人忧惧的制度瑕疵和道德风险。尤其是对于北上广这样的移民繁多、且他们又做出卓越贡献的城市而言,任何对于户籍制度的强化行为,都不啻为对外来人口的始乱终弃。

  时至今日,一任地方政府再也不仅仅是本地人的政府,而是在本地生活、工作和纳税的所有人的政府。政府出台的任何公共政策,所投注的权衡和视野,理应照鉴到辖区所有公民的身上,而不能只关照到拥有本地户籍的人群身上。惟其如此,我们的政府才是负责任、有担当、明权利的现代政府,其所出台的政策才能叫公共政策,而非地方性的土政策。

  限购细则需要执行,而户籍制度需要弱化。这是两个同时需要得到妥善维护的维度,绝不能牺牲一个从而成全另一个。更何况,二者其实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恰恰相反,倒是可以并行不悖、美美与共。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地方政府能否抛弃陈陈相因的行政惯性,以一个现代政府的意识和作为,实现限购与户籍的剥离,并实现各自的目标。这原本就是一个制造善政的机遇,而非一个纠缠不清的麻烦。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