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
我们正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门槛上。
2010年这一页马上就要翻过去了,而第二个十年显得有些急不可耐,2011年就在眼前。
年初,我们期待着率先复苏,4万亿初见成效,但诸多的两难始终在困扰着中国经济。管理好通胀预期成为全年的重点,CPI控制在3%左右成警戒线。地王的频频出现,使得房地产泡沫不断显现。人们担心中国的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担心增长速度,但中国经济列车仍保持着其拥有的时速。四月中旬,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出台,但泡沫仍没有被挤掉,十一前二次调控再出手。
房价,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已上升到民生问题,这使得总书记和总理都不得不出来明确表态,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再加力,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4万亿刺激政策显效,但是否需要再刺激,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就此问题,其实各国也意见不一。在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谈的是千年发展规划。即使是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虽然日本也实行再刺激,但中国经济仍按其自己的轨道奋然前行。
利与弊,始终是“相得益彰”。4万亿所下的蛋,从另一角度开看,使得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艰难,该调的,更加固化。4万亿之后,谁来接续?如何启动民间资本,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显然是首选,5月13日“新36条”出炉,但不知为什么,热情不高。垄断,仍还是垄断,垄断不打破,民间资本很难激活,但打破垄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4万亿固化了很多此前就需要打破的,但国际金融危机下,使得这一块更加坚硬。
岁末临近,28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样的鲜明表态,更加耐人寻味。
自然灾害的频发,不能不说影响着中国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老百姓的餐桌。进入下半年,物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流动性也在市场上变得更加显现,CPI成为每一个中国百姓关注的焦点,负利率时代的全面到来,使老百姓的财富在不知不觉中缩水。中央政府保物价,遏通胀的决心,在16条的紧急措施下,使得狂飙的物价,有所收敛。10月份加息之后,在年底前是否还要加息的争论中,26日再次加息,使得境外媒体不得不感叹:加息,是不是中国战略的大冒险。
审慎灵活,体现一种中国应对经济大局的成熟。
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两难,在不断地考验着2010年的中国经济。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让我们再一次领会“民为国本”。“国富”到“民富”,不是一字之差。2010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3800美元,可以说,这宣告中国正式迈入国强的境界。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国强的表象下,却凸显民生的落后,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贫富差距扩大以及亟待改善的医疗、教育及社保等重大社会难题,中国需要再平衡。这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能否持续稳定成长,这也势必将追求“国强民富”的发展战略转为追求“民富国强”的发展战略。
“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这是执政理念的转变。
目前,无法明确全球经济进入全面复苏阶段,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还不能说什么“后金融危机时代”,其复杂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各种棘手问题不仅是全球的,同样也是中国的。
对中国而言,30年的进步是东亚增长模式的一次成功变异。该模式从计划经济遗留的条件下发端,如今已耗尽其潜力,因此,中国的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经济结构调整过程虽然痛苦,但若不推进,中国经济将丧失良好的增长势头。
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对“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目标更加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重点,在众多的安排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我们再次感到,农业稳的重要。
多年不提的“米袋子”“菜篮子”,再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给2011的中国经济定了调。但8%增长速度和4%左右的CPI,会不会出现滞涨,这是新的挑战。管理好通胀预期,或是说战通胀,将是2011的主战场。一方是物价的控制,一方是市场经济自我调整;一方是对流动性的灵活,一方要保持稳健;一方是稳增长,一方是就业和收入的增长,等等,各种棘手的问题可能在2011蜂拥而至。
我们是否拥有化解各种棘手问题智慧和勇气,再一次的考验着中国。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