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光明网:低碳不能只唱高调

2010年12月31日 07:48   来源:光明网   

  央视《朝闻天下》, 2010年12月28日早晨的这档节目中,有一个小栏目《我们的2010》,说的是“年度热词:低碳”。围绕着低碳有几个话题,“低碳”今年很“高调”;围绕“碳”排放的国际争吵;改变!要“低碳”的生活;“十一五”的节能减排成绩单;找到平衡,让我们一起“低碳”吧!

  现在,啥都是低碳了。低碳世博,低碳奥运,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还与国际接轨,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到了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还要熄灯一小时,动员人们自觉维护地球的环境。温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我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可见,这低碳,确实已经成为我们的国策了。

  不过,说起来易,做起来难。为此,国务院对各省市年年都下达节能减排指标,完不成,就一票否决。于是,各地都在喊着,做着关停高耗能,高污染,高水耗的五小企业。说归说,做归做,到底还是有不那么情愿的,因为这些可都是地方的钱袋子啊,都关了,岂不心疼?可又非关不行,那就拖,那就骗。待接近年底,实在完不成节能减排指标,有的地方就出了邪招,强制拉闸限电,将老百姓的生活用电也给停了。而一些企业呢,就少用电网的电,大批购进柴油自己发电,闹得四季度出现柴油荒。所以,这低碳,根本的,还在于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得真正地管起来,也得真正地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

  对于咱普通百姓来说,啥低碳啊,不就是节约吗?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减少白色污 染,多骑车,少开车,等等。啥都省着点用,少浪费就是了。你不讲低碳,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不随手关灯,就得多交电费。水管子也同样要及时关好,水也是钱啊,白白地流了,我还心疼呢!洗了菜的水,洗脸洗脚的水,还得留着冲厕所。就是那塑料袋,还要重复的使用,盛了菜的袋收起来,用来收垃圾,要是到饭店撮一顿,剩下的菜都得打包回来,放到冰箱里,等下顿热热吃哩。就是写字用的纸,一直都尽量写两面。至于交通那就更不用说了,不骑自行车,不乘公交车,咋出门上街呢?小汽车咱也没有啊!哪像一些有钱的主儿,一台不够,还得有个两三台,一是摆谱,二是解决单双号限行!

  还有些事情不懂。节能也好,低碳也罢。为什么各地还要大搞所谓城市亮化呢?主要街道亮得把黑夜照成了白昼,大城市这样,小城市也跟着学。要是再搞什么大的活动,更是灯火辉煌,咋花哨咋来,不止是烧钱,也是在浪费能源。再说电视,有了机顶盒,卫视落地的多了,可以收看几十个台,却节目都是扎堆的,你播,我播,好多是一样的。到了夜里更有的台没有节目了,就光是广告了。这播出也好,还是发射也好,费电不费?过去听说,美国的报纸,如《纽约时报》一天就是上百页,还不相信呢,有那么多的东西登吗?现在,咱们也学这个了,一元钱一份的报纸,也是三四十版,光是广告就占去了少一半,这纸张,不是说要耗用木材吗?

  低碳很高调,更要践行!借用央视的话:让我们一起低碳吧!

(责任编辑:张秀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多给“低碳城市”掌声    2010年12月26日
  • ·肌肤低碳抗老计划(图)    2010年07月09日
  • ·推进低碳经济立法刻不容缓    2010年12月21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