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寒冬里的流浪者是城市的“短板”

2010年12月10日 08:00   来源:齐鲁晚报   张金岭

  不管城市精神怎么概括,最为根本的,还应该是以人为本,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是一个城市对社会弱者的态度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一个繁华程度能赶上欧美的城市,如果流浪者冻死街头,那就很难给人温暖。

  上海媒体报道了寒潮里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后,该市民政局今冬明春将设立临时避寒场所,让流浪乞讨等街头生活无着人员安全过冬,避寒场所会免费提供饮食、洗澡、住宿等服务,实行24小时服务接待。

  在寒冷的冬天里,这是一则让人心生暖意的新闻。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者,各个城市都有,其实,相比于上海,北方城市街头的流浪者在冬天更需要救助。让流浪者安全过冬,这应该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底线。

  接纳流浪者,并为他们提供生存空间,一个城市应该有这样的包容性。流浪乞讨现象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消失,其实,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街头流浪者也是常有的,问题是主流社会怎么对待他们,其中的关键是能否维护他们生存的底线。几乎每年冬天,我们都能读到一些地方流浪者冻死的新闻。在寒冬来临的时候,像上海那样,在特殊时段为流浪者作出特殊安排,是避免此类悲剧的有效办法。上海市不仅动用政府资源来救助流浪者,还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救助。比如,按照寒冬季节救助管理应急预案,建立联动救助应急队伍,以车站码头、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加大巡察的频率和覆盖面,对不愿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的,相关人员会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和详细的求助方式;不仅如此,社区群防群助救助管理工作网络也将启动,社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派出所、城管分队将及时提供有效救助;社区志愿者,特别是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也将参与社区巡察,到街头主动救助。这些做法,值得更加寒冷的北方城市借鉴。

  上海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城市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从高楼大厦、大广场宽马路以及经济发展数字中,了解不到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从高端人群的生活状态更不可能看到一个城市的全部底蕴,事实上,从市民社会的底端,更能透视一个城市现状,更能了解一个城市的精神。这就像木桶一样,能装多少水,最终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社会底层比如流浪者的生存状态,就是那块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短板。现在走到各个城市,常能看到对各自城市精神的表述,基本上大同小异,无外乎开放、创新等比较流行的语言。其实,不管城市精神怎么概括,最为根本的还应该是以人为本,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是一个城市对社会弱者的态度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一个繁华程度能赶上欧美的城市,如果流浪者冻死街头,那就很难给人温暖。

  在更加注重公平的时代,政府掌握的资源,应该更多地向社会的弱者倾斜。高楼大厦,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水平,而对弱者的照顾,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