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是一条"鲶鱼",绝不是"山寨牌"

2010年12月02日 14:11   来源:东方网   巢江淮

  11月30日,工信部官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山寨产品将区分知识产权,而不是直接对企业或者产品否认或肯定。不能简单地说生产“山寨产品”,就对这个企业或者对这种产品说Yes或者No。“模仿也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发展”。(12月1日《京华时报》)

  一直以来,对于“山寨”及山寨文化、山寨产品、山寨经济等,更多的是民间微词,少见官方发言。有媒体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山寨经济”,眼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支持者认为“山寨”是平民精神的体现,有人甚至美其名曰——“''山寨''是后现代的农民起义”,是一种边缘创新能力的拓展;而反对者认为,“山寨文化”不过是美化“山寨产品”的美丽外衣,在骨子里,“山寨文化”和“山寨产品”一样,是缺乏创造力和自信心的表现。这一次工信部官员的观点,倒是吸纳了正反两方面意见,既未得罪“正方”,亦未讨好“反方”,是一个标准的“折中主义”。

  对山寨的宽容包容,抑或与时代合拍。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曾表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越来越包容各种各样的文化出现了,人们的观念已经很开放了,对此应该包容。作家蒋方舟认为,如果“山寨”的行为对人身和版权有了侵害,会有法律去惩治。作为“犯罪嫌疑人”,我觉得“山寨”现在的这种发展状态挺好的,没必要专门去对它做什么立法规范。北师大教授张柠也表示,应该对“山寨文化”持宽容态度,这是对文化多元的宽容。让“山寨”的归“山寨”,“城堡”的归“城堡”,各就其位,构成呼应和对峙关系,彼此纠正和制约。

  山寨、山寨文化及其山寨的衍生品“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是事实,但是“山寨经济”的繁荣以及在解决就业和创业等难题上的贡献与功劳也是有目共睹。从事“山寨事业”的就业创业者可谓大众。举一个小例子。“哇,去那边买电脑,还可以见一下他们自制的法拉利。”2009年3月5日,西南大学旁,一家由学生办的电脑公司内聚集了很多学生。这家店的店主西南大学大三学生梁华全和大四学生刘小斌曾因造成一台山寨“法拉利”跑车而闻名全校,如今这辆自制“法拉利”被摆放在他们新开的店门口。

  对于山寨,与其评判,倒不如在实践中规范;对于山寨,不是封杀,而是如何规范的问题。其实,山寨也是一条“鲶鱼”,绝不是“山寨牌”,而是“正宗的”。在经济领域,“山寨”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鲶鱼”。对山寨机,联想采取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并表示向山寨机学习创新思想。在文化领域,“山寨”也是繁荣文化的“鲶鱼”。“山寨春晚”尽管效果不佳,但对央视春晚还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特别要重申的是,时下就业创业形势十分严峻之际,宽容山寨,就是鼓励就业创业。就业创业,不妨乘坐“山寨车”,也能成就就业创业路。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