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挑战“官本位”惊醒了谁

2010年10月12日 14:39   来源:光明网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2岁晋升海军少将军衔,荣立一等功。一位了解他的高层首长视察学校时表示要提拔他当副院长、院长。“我想专心做点学问,对当官不感兴趣!”马伟明平静地表示婉拒。(10月11日《新京报》)

  就是这样一位对当官不感兴趣的年轻院士,做出了当官做不到的巨大成就,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电力集成”理论,先后攻克制约国家、军队装备发展的重大技术难关近千个,有20多项成果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如果马伟明当了官,陷入事无巨细的行政管理中,或整日这里强调,那里要求,动时前呼后拥,静时听不完的汇报,马伟明能取得这么辉煌的科研成果吗?答案肯定是否定。马伟明不想当官只想做学问的更大意义,还不只是为自己腾出时间专心于科学研究,其行为的挑战性质,更具社会进步性。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从古至今,读书为做官,做官就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一生颠簸,四处漂流,到处宣扬他的学说,最终目的还不是想混个一官半职。即使是文明发达的今天,官本位仍然根深蒂固,不说买官卖官如何疯狂,就是有贡献,有成就后,往往也是用封官来表示奖励,以证明其社会地位的登峰造极。世人皆醉我独醒,马伟明用行动给这个官迷社会投放了一颗深水炸弹,不亚于其任何重大科学发明。马伟明的事迹说明,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不只是当官才有前途,才有出息,才有地位。有管理才能的,在当官的位置上或许用武之地;有发明才能的,在科学研究这个岗位上才能大展身手;有其它才能的,在对口的岗位上才能不负自己的一身本事。为何当今的庸官、昏官、懒官一大堆,就是因为其才能放错了地方,应有的能量得不到释放。马伟明的成功之路,也给当今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深刻的借鉴。大学几十名正副教授挣一个处长的位置,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围绕着处级、厅级团团转。国家培养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不容易,培养你的目的,就是要你在这个学科、这个课题上搞研究,做学问,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一毕业,就去挣官做,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牛头不对马嘴,所学几乎付之东流,实在可惜之极。

  官本位,害了多少应该做学问的人呀。人各有志,但这个志得正确,得选择自己的才能有充分发挥的地方,马伟明就是榜样。当官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只能得到一时的实惠,学非所用,人生的最大价值,生命中的最光辉,就因此白白浪费,实在可惜。而马伟明却很明智,留下的虽是一生辛苦,却是自我价值的最佳释放,社会的无限受益,国人的永远尊重。是人才,愿都如马伟明,对当官不感兴趣,把自己的才华施展在最应该发挥的地方,才能有所成果,无悔人生。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