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日趋功利,社会当反思

2010年10月03日 07:42   来源:红网   钱桂林

  谈起新时代年轻人,人们形容他们身上背负“新三座大山”:以“蜗居”为标志的住房和物质压力,以“蚁族”为代表的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以及职场上的争斗等社会现实。尽管尚未踏入社会,但是大学生也感受到年轻人面对现实压力的焦虑感,为了避免离开象牙塔的庇护就遭遇生存与生活的窘境,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趋向现实与功利。最近,几位重点大学校长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学习态度提出批评,许多大学生把“对工作有用”作为学习的指挥棒。(10月2日《工人日报》)

  大学教育的功利化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不是社会的强势存在,或者说教育本该传播的东西并不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等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大环境。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历史性转折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日趋明显。反映到教育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比较典型的实用功利型人生价值观,他们对自身状态和现实利益的关注越来越迫切,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变迁,其观念和行为向现代的义利兼顾、义利统一转变。

  于情来说,目前之严峻现实就摆在面前,房价高得离谱,工资低得可怜,社会保障少得心酸。大学生也是需要生存的活生生的人,如果做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恐怕难以立足于这个社会;于理来说,大学生数年寒窗苦读,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经济付出,有的甚至因教致贫,苦难的家迫切需要他们独当一面地支撑起来,大学生当然有理由要求好回报、高回报了。存在即是合理的,大学生功利,错主要不在大学生本人,实乃社会之过、体制之过。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来的生存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身处这一潮流的裹挟之中,大学生自然不能幸免。像某些城市的掏粪工都要求大学本科毕业,这样的就业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能不形成巨大冲击吗?现在真正需要人们认真思考并长久付诸努力的是,学校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政府又应当如何作为,创造学以致用的多元化成才通道?

  不让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工具人”“橡皮人”,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而当务之急是创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使之学有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