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经济日报: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2010年09月10日 08: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赵承 陈芳 张旭东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漫漫黄沙将几大古老文明淹没的过程,而中华文明却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多难兴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们文化的特质,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明、性格和信念。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启示我们,发展,本质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坚持科学发展,就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发展就无法持续。

  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让我们今天的奋斗,化为后代“乘凉的绿荫”。

  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决不能为了盲目的“政绩”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坚持科学发展,就要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把黄沙变为绿原,把水害变水利,把人类的每一分努力变为幸福生活。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多难兴邦,给了我们饱含忧患的意识、悲壮奋进的力量;

  多难兴邦,给了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聪慧睿智的思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灾难的洗礼中,生生不息,永远向前,必将在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中创造新的辉煌。

  这,就是历史辩证法给予我们的启迪!

  (执笔:赵承、陈芳、张旭东;参与:卫敏丽、王立彬、姚润丰、杜宇、张辛欣、罗宇凡、吴晶晶)

(责任编辑:李鹏)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延伸阅读
  • ·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2010年09月10日
  • ·把学习作为赶超发展的先导    2010年09月08日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2010年09月03日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2010年09月03日
  • ·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权事业进步    2010年09月02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