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清华状元是捞政绩情节作祟

2010年09月03日 12:46   来源:东方网   沙克

  据南方网报道,东莞虎门外语学校今年考上清华的学生黄绮琪将获得60.5万元奖励,其中虎门镇政府奖励30万元,南栅社区奖10万元,虎门外语学校奖励20万,还有西头村委也奖励其5000元。这也是东莞史上最高的高考奖金。对此,有人赞有人叹,有政协委员提议,重金奖学的同时,希望受奖学生不忘东莞,毕业后能回东莞做贡献。

  闻听此讯,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学子寒窗苦读终修正果,不论是为个人还是为虎门地区都增光不少,60.5万元的奖励也代表着当地对于这名高材生的重视。而这笔巨额的奖金是否会对该考生今后的求学及人生道路起到正面作用,则令人担忧。

  钱谁给,给谁钱,本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道理,只要当事人没有意见,其他人也没资格插嘴。考上了清华值得高兴,给点钱也属正常。但给了钱后千万别喊啥振兴教育、激励学生等云云的口号。社会世俗,钱白花了是小,再给孩子教坏了可咋办。

  一个学生考上大学需要12年(那些所谓的天才除外),在这12年里,废寝忘食学习的学生占大多数,而能够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则少之又少。只一味的奖励拔尖的学生,会造成同学之间的心里差异,就算将来到了大学里,一种“暴富”的优越感也会与其他同学形成隔阂。考上大学只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开始,那么急着发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个心态呢?

  60.5万的奖金是分别由虎门镇政府、南栅社区、虎门外语学校还有西头村委共同提供的。虎门地区首次出来个清华的大学生,当地政府自然欢天喜地、打锣放炮,热泪盈眶的奔走相告“我们这也有清华大学生了”,在名利与玩票噱头的促使下,重奖则成了唯一的表达方法。殊不知,这种行径却暴露了其对功名的大包大揽的争竞劲儿,当地第一个清华状元的成功其实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寒窗苦读时无人问津,考取功名后却收到意外之礼,让人联想起诸多古装剧中的情节:一个穷秀才饱读诗书却处处受人排挤,胸怀仕途却经常遭来谩骂。而有一天秀才终于考取了状元,满身绫罗绸缎回家答谢父老乡亲时,当地知府蹦出来在马鞍前赔笑,说,您可是咱们当地百姓的骄傲,今后可要提携小的,不能忘本呐……

  虎门重奖清华学生,其中有多少情分是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多少情分是建立在“枹树”理念下的形象公关,若当地政府真的以教育事业出发,为何只夸果甜却不施肥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光靠“重奖赏勇夫”的办法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踏实建设教育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才是育人根本。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