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

2010年09月02日 13:46   来源:中国江西网   和法堡

  9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用户办理手机入网必须持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9月1日新华网)

  近些年来,随着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的泛滥,尤其是去年年底手机网站因涉黄问题屡遭曝光,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德,广大消费者对此早就不堪其扰,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手机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对于手机实名制目前尚有一些争议,比如不少摊点表示手续增多将增加运营成本,消费者则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但据中新网IT频道的调查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晚,已有6169名网友参与投票,有81.5%的网友赞成推行实名制,认为手机实名制不但有利于抑制短信诈骗等犯罪行为,让受侵害用户便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能保障通信安全,让金融、移动支付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可为弘扬社会公德带来新的契机。总的来讲,手机实名制其利远大于弊,更何况在进入3G时代之后,此举已是大势所趋。

  可见,对推行手机实名制,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是爱恨交织、喜忧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推行手机实名制就好比给用户套上一个紧箍,行骗者也会有所忌惮,职能部门查找起来也能有迹可循。我以为,要让手机实名制真正成为遏制垃圾信息、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器,使其实至名归,就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除弊,从根本上消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焦虑。

  当然,要让手机实名制畅通无阻,仍有不少的阻力和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出面解决一些实际难题:一是“扬长”,即强化对市场流程的管理,完善售后监管制度,以切实维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权益;二是“避短”,即给予政策扶持,减轻其运营成本增加的压力,简化办理手续,立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等,以降低消费者及经营者带来的不安全感。

  当前,我国正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而推行手机实名制,肯定会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催化剂”。因此,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应与公民道德建设实现有机结合,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岂不更好?!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