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反腐不如制度监督

2010年08月28日 08:59   来源:解放日报   陆一波
    为制止公款吃喝,安徽利辛县出了“狠招”:近期以来,县纪委牵头成立检查组,不分时段、不打招呼,扛着摄像机连连进出酒店明察暗访。一时间,县城多家高档酒店生意惨淡了不少,公款吃喝得以“急刹车”。

    据说,利辛县是个贫困县。早在几年前,县纪委就开始对县城一些酒店进行检查,查处公款吃喝。而目前,利辛正处于防汛抗洪和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的关键期,县里明文要求各政府部门厉行节约。在这个当口,纪委“暗访”治公款吃喝,“杀一儆百”,当地百姓当然拍手叫好。

    可以说,公款吃喝的“毛病”不止利辛县有。而在一些地方,公款私用之处,也不止于吃喝。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已成为百姓诟病颇多的“三公消费”。但在某些干部看来,只要不偷不拿,吃吃喝喝没什么;而当官就得配车,配了车就得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至于出国,那也是一种学习考察,也是“名正言顺”的公务。

    从出发点而言,利辛县的“狠招”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从监督方式来看,实在难以“复制”和长久坚持。“三公消费”败坏党风政风民风,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治理。

    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网友提问“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当时,温总理态度坚决地说,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的,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

    而当下,许多政府部门对于“三公经费”的公开,还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每年的“三公经费”总额具体是多少,“三公经费”占每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又是多少,绝大多数政府部门“不愿说”也“不敢说”。至于民主监督,也还需进一步畅通渠道,鼓励并形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社会氛围。

    众所周知,香港政府部门的廉洁程度是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因为,在香港人眼里,政府是公众以纳税为代价、换取公共服务之所。所有的政府行政性支出必须列入预算。同时,香港对公务员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各部门都独立设有“上诉委员会”、“防止贪污组”等机构,接受市民投诉。更难得的是,这种自我监督的结果并非只在行政系统内部“自我消化”,而是按规定提交上级处理,并且必须如实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正因为此,在香港,公务员不要说有“三公消费”,哪怕是用公款给自己买瓶汽水也不行。

    眼下,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公消费”已拿出了不少“紧箍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就明确规定,禁止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禁止用公款旅游、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日前,湖南永州冷水滩区纪委也出台《规定》,将严控“三公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年终,纪委还将组织联合检查组对严控“三公消费”情况开展检查,对因履职不力导致“三公经费”出现反超的,将对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弄虚作假或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影响的,将按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无疑,这些规定和制度的出台,较之“暗访”防腐,更具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而不论是制止公款吃喝还是“三公消费”,抑或是其他领域的反腐行动,这些“紧箍咒”也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