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重庆、江苏等省市不公布高考状元之后,广东今年也开始不公布状元名单。(6月27日羊城晚报)
不公布状元已呈风起潮涌之势,如此“逆风而上”,无疑需要勇气。因为在当前语境下,社会对状元仍有需求,状元也仍有市场——考生追名、学校谋誉、商家牟利、媒体逐臭……在社会中形成一组并不和谐的交响。
对状元的炒作,更多地是利益驱使,反映了教育的浮躁和功利,容易带来考试以外的恶性竞争,其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六月流火”,每年高考成绩一出,即现悲喜两重天,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此时,每宣传一次状元,就是对那些高考失利者的一次打击和伤害。热捧了一两个,伤害了千万个。在这类事情上,孜孜“添柴”远莫如断然“抽薪”。据教育专家的一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成为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而当年吴晗数学考0分进北大,钱钟书数学考15分进清华,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
不公布状元的看点在哪?应当不仅让失利考生能清凉一夏,更在于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设计人生,而不是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其中的人文关怀得到凸现。炒作高考状元,对社会来说并无多少实际功效,一些高校、商家、媒体将很多利好的政策和有限的社会资源一古脑地加载到状元身上,对其它考生并不公平。一个理智、客观、公允的社会,是不应该让“马太效应”无限放大的。正因如此,在对待高考状元问题上,我们不妨少些锦上添花,而对高考落榜者多些人性关爱,少些讽刺挖苦,对那些考上学校但学费无着者多给一些实质性帮助,这也算是另一种教育公平。
耐人寻味的是,这次广东虽然不公布状元,但媒体记者们依然通过各种渠道最终得到了“疑似状元”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在此前宣布不公布状元的省市中,也出现了状元“复活”怪象,说明社会对状元迷信未减,炒作之风不死,多年积弊难除,让炒作状元之风“掉头”还需要一定时间。
不公布状元的队伍壮大,让人们看到了高考改革的式微进步。但是,如果轻言“无状元时代”到来,还为时过早。因为,今年浙江、吉林、甘肃、宁夏、贵州、安徽、福建和江西等省还是如期公布了高考状元,这与公众对高考和教育制度深度改革的期盼显然还有差距,而要让状元降温,必先让高考降温,甚或取消高考制度。因为,状元是从高考这个链条上生产出来的———如果高考不“疯狂”,状元就不会受热捧。可以说,什么时候高考成为常态、趋于理性,什么时候人们的状元情结才会衰减。为此,期盼高考改革的步伐更快一些,不公布状元的省份更多一些。 (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络评论员)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