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博士,实施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广东东莞石排镇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据了解,今年石排财政将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届时,拥有石排镇户籍的全日制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年可分别领到4000元、6000元、8000元、1万元的教育补贴,这使得石排的免费教育从国家规定的9年一下延长到25年。(见今日本报A14版)
猛一看,一个镇级政府对教育如此重视,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统筹使用的制度模式下,这一做法已属难能可贵。不过,仔细阅读相关报道才发现,原来该免费教育计划只有该镇户籍居民可以享有,外来人口是排除在外的,这很不公平。该镇的户籍仅有4.2万余人,外来人口却多达20余万。2008年该镇可支配财政收入为4.53亿元,用当地领导的话说就是,对户籍人口的“免费教育、免费公交、免费体检每年也就1000多万,这对石排财政并不算什么”,可是,镇里的财政收入与这20余万外来人口的巨大贡献显然是分不开的。就此而言,“中国最牛教育强镇”不具有示范性。
目前,教育经费投入是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的,以县级政府为主,县一级政府是义务教育的主管单位。而东莞的经济架构比较特殊,没有县区一级行政机构,因此教育经费就由镇街主管。在这样的前提下,基层政府自然不会主动在教育经费支出上为外来人口“买单”。
进而言之,目前这种由基层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格局,难以改变一个市或地区内部、一个省区内部以及全国范围内教育经费“贫富不均”的局面,比如同在广东省,既有石排这样实行25年免费教育的“中国最牛教育强镇”,也存在日前《南方日报》所报道的雷州东塘那种300人没有厕所的穷学校;也无法消除同一个地方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之间享受教育资源方面的天壤之别。
由此看来,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的经济差别的情况下,应该真正实现教育经费全国统一支付,而不应再由基层政府担当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主管单位。否则,对教育而言,穷者会更穷,富者会更富,地区间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导致的教育差别只会越来越大,同一地方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教育公平很难实现。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