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实当西安还叫做长安的时候早就是国际化大都市了,眼下提念的无非是一场旧梦重温。据报载,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而该市相关部门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例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此标准一出,质疑声一片。西安有关部门倒也气定神闲,截至本文撰写时,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见诸大众传媒。看来,这900句、500字是得认真执行下去了。
在此我们不免替未来发发愁,5年以后怎么验收这个素质工程呢?考试?貌似考不合格也不能就此不算是西安人了。难道届时,西安要以此为界,把市民分出等级来?如果不验收,那现在提出这个目标来有什么用呢?当然,有关部门从现在开始完全可以就900句、500字开上几次研讨会,然后再印发上一些材料,搞些个活动,最后全部落实到年终报告里,算是政绩。
更令人忧心的是,虽说英语多少年来一直占据主流语言的地位,但说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的人也不少。国际化大都市不是“英语化大都市”,来的都是客,全民英语,厚此薄彼,反倒显得小家子气。要说还是老祖宗有霸气,当年万国来朝的时候,不仅没见任何号召臣民学外语的记载,反倒是不少日本遣唐使拼了命地学中文,至今仍有作品传世。现在在外国也开了不少孔子学院,但愿别最后闹成老外说中文我们说英语——依然没法沟通,10年后还要掉回头来重修母语。
最后还要站在市民角度请教下领导。西安的大小官儿公务员们自然也是市民一份子,这个素质提高工程当然也要积极“被参与”。5年后,甭管是不是换届选举了,市领导们很该在电视里公开接受考核,背句子写古文诵唐诗,一个都不能少。本来,学不学外语,学什么外语都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既然公仆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城市主人翁的私领域,反过来,主人翁也很可以提出一些诸如公示官员财产的要求,至少在未来的10年,也得晒晒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账单。这个比说英语更像是国际惯例。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