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文强“报复性腐败”期待“制度”的回声

2010年06月03日 10:15   来源:荆楚网   柏文学

  全国打黑,重庆最吸引眼球。重庆打黑,文强案最吸引眼球。二审终审维持死刑判决后,文强还是显得不甘心,再变换说法,声称自己功劳大,组织上不提拔,就大肆腐败起来了。这种说法又被坊间狠狠批了几下,有说这是要挟组织,有说是向组织耍无赖,有说是找借口,有说是不知足,有说是不可信,有说是不全假。

  然而多日来,就是没人说到,是不是干部制度需要修补篱笆。不管文强的“报复性腐败”有几分真假,或是全真全假,无疑有一样是全真的,那就是文强的腐败得逞了很长时间。公权力在握的文强,腐败腐化兼黑保护伞等违法行径,给重庆和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是无法挽回的。组织部门、监察部门、反贪部门、纪委机关,是否也该从用人制度、考察制度、提拔制度、监察制度诸方面来反思自省一下呢?

  文强想腐败,就能够腐败了;想这样报复组织,就得逞了。这可是严重的真问题。文强的腐败报复步步得逞,暴露了干部制度的重大缺陷。如果用人制度、考察制度、提拔制度、监察制度完善一些,如果组织部门、监察部门、反贪部门、纪委机关能够按照法定程序及早发现文强的蛛丝马迹,既可以避免文强走到绝境,也能让国家少受损失。常听到谴责腐败分子狡猾多么像狐狸,善于用假象欺骗组织,那么受骗者就不好好反思为什么老受骗呢?常听到痛恨腐败分子钻制度的空子,那么漏洞百出的制度为什么就不及时响应紧急修补呢?

  人们都说,好的制度可以让好人更好,坏人坏不起来;坏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更坏,而好人却好不起来,甚至是让好人变坏。这样的说法虽然有点形而上学,但说明好的制度是众望所归的。然而好的制度不是天上掉的馅饼,也不是瞬间长成的大树。每一次腐败案件事发后,都应当引起制度的一番反省和修补工作。制度中的职守者应当在其位谋其政,对于屡屡发生的腐败案,包括文强的所谓报复腐败行径,要认真检讨干部制度,扎好制度的篱笆,堵塞制度的漏洞,落实中央从制度上反腐防腐的构想。

  文强“报复性腐败”,期待“制度”的回声。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