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欢送首批“小白菜”换岗

2010年05月18日 11:14   来源:东方网   吴兴人
    5月16日下午,首批志愿者换岗交接,六千“小白菜”惜别离园。我们热烈欢送他们重新回到校园学习。

    世博园区志愿者身着绿衣白裤,多是“90后”大学生,人们眤称为“小白菜”。志愿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用写我个人的名字,我们都是''''小白菜''''。”

    半个月来,青春活泼、任劳任怨的首批“小白菜”顺利完成任务,和世博园依依惜别。复旦大学一位“小白菜”写道:“也许曾为不停地回答同一问题而口干舌燥,也许曾因受到批评而低下头来,也许曾困倦得在车上一睡不醒,但观众满意的笑脸和真诚的感谢,带给我们最多幸福。当在世博园服务的日子由正数变为倒数,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化作无比的甜蜜。”

    可爱的“小白菜”,值得赞美的“小白菜”。你们辛苦了。“小白菜”们品味了酸甜苦辣,却留下了欢笑泪水。他们为中国青年争了光。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努力,不仅为世博园增添了一份无处不在、极其亮丽的风景线,还成为世博会的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力量。

    志愿者精神,第一要义是“自愿”。真正的公民社会是公民自己形成“我们要为社会做点事”的意识,自愿组织起来从事公益活动。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不以取得物质报酬为目的,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六千“小白菜”在世博园区半月内所作的贡献,生动地做到了这一点。

    六千“小白菜”身上体现出来的志愿者精神,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世博园区是一所大学校。在一所大学校里,“小白菜”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真心提供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被尊重感的满足、成就感的满足、交友需求的满足、非正式组织领导才能锻炼需要的满足等,是综合性的收获。

    对于志愿者个人来说,任何奉献都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回报,而是通过服务社会与他人来获得成就感和内心的安慰与快乐。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每个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为前提。但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悉,在世博园区内,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有了“志愿者依赖症”,这是对六千“小白菜”工作的最好肯定。

    为世博会服务,体现了上海年轻人的精神追求、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在上海世博园区里涌现的志愿者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一枚闪亮的徽章,是一股沁入心脾的道德清流。它让爱心延续、助推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健康前行。从这个意义上看,六千“小白菜”身上所呈现的志愿者精神,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

    今日播种,明朝收获。首批志愿者在世博园区里虽然服务了半个月,但他们学到的“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许将使他们受用一辈子。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一段人生难忘的旅程。多少年后,当他们再回顾这一段经历,将越来越回味无穷。

    从世博园区换岗的“90后”大学生不穿白菜服了,“小白菜”变成“大白菜”了,但“小白菜”精神依旧可以承续。以服务他人为荣、以奉献社会为乐的志愿者精神,如能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一种精神时尚,长效地发挥作用,那么,首批换岗的六千“小白菜”身上体现出来的价值,更是无与伦比的了!

(责任编辑:年巍)

延伸阅读
  • ·"小白菜""蓝精灵"在世博读"博"    2010年05月13日
  • ·小白菜快速栽培技术    2008年09月12日
  • ·小白菜快速栽培技巧    2008年09月09日
  • ·小白菜菜心的采种技术    2008年04月11日
  • ·春季小白菜品种选择及栽培    2008年03月25日
  • ·春季无公害生产小白菜    2008年03月11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