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报道,前天,有5个局的局长在电视里接受市民的尖锐质询。质询是现场直播的,市民都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局长们如何接受“考试”。这5个局是市民以自己的关注要求投票选出来的“考生”,同时武汉市另外40多个局长坐在台下“陪考”。这一新闻在昨日被网络转载后获得普遍关注。
普遍关注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局长公开赴考”在各地的行政管理中并不多见。二是“局长赴考”带来的涟漪效应有多大。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模式会抛弃考试,考试对平日状态进行测试,对未来状态进行刺激,作用不小。严格意义上说,“赶考”这种形式,本身具有生产力。
现场的“考题”,被称为“辛辣尖锐”。诚然,因为这些问题很少能在传统的公共媒介拿来“官民面对面”。然而,正如所有的考题都不会偏离平日作业一样,这些辛辣的质询,事实上也正是市民在平日里遇到的普遍问题,再辛辣的问题,也只是普遍问题的代表。
有人关心在电视上出现的“明星问题”,何时会有结果。我相信会很快,这是“媒介效应”的必然成果。然而,在我看来,这场对话,解决场内的明星问题是次要的,解决场外的普遍问题是主要的,或者说,解决问题是次要的,如何解决问题是主要的。我不知道现场有多少人深感触动,我以为,有触动的人有多少,进而能触动多少思路,触动多少作风,很重要。
局长不能包打天下,真正每天与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的,是普通工作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要抛弃冷漠,生硬,敷衍,有时候,真的只需举手之劳。但为何常常出现百姓“办事难”的问题呢?这既涉及到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涉及到管理的技巧与智慧,制度的激励与惩罚。
局长们能够温习此次“公开赴考”的习题,是小得,局长们可以借此对主政一方的行政作风引发思考和整顿,收获会多一些,以“局长赴考”为钥匙,提高管理技巧,在常规制度上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能在更广泛层面上解决行政作风,行政效率的问题,这才是此次“赴考”的大得,当然,这也许就是“局长赴考”整场考试的初衷。
(责任编辑:李志强)